2024年第0卷第1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血清ATX、Adropin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不良的关系分析
    武美英,孙世龙,王立珍
    2024(15):1793-1798.
    [摘要](109) [HTML](0) [PDF 2.65 M](71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TX)、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DCM患者105例作为DCM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TX、Adropin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ATX、Adropin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DCM组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Logistic回归分析DCM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TX、Adropin对DCM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DCM组血清ATX、hs-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dropi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TX水平与hs-CRP及IL-6呈正相关,血清Adropin水平与hs-CRP及IL-6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占比、血清ATX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心力衰竭病程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Adropi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高ATX为导致DCM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高Adropin、高LVEF为DCM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TX、Adropin预测DCM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1、0.793,二者联合预测DCM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单独预测。结论DCM患者血清ATX异常升高,血清Adropin异常降低,二者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检测血清ATX、Adropin水平可为DCM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2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XCL16、CCL20与炎症因子和黏膜愈合的关系
    蔡涛 ,张婷 ,刘银奎 ,邓爽 ,唐闯 △
    2024(15):1799-1805.
    [摘要](116) [HTML](0) [PDF 1.47 M](692)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与炎症因子和黏膜愈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收治的UC患者17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XCL16、CCL20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UC患者血清CXCL16、CCL20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根据UC患者治疗后黏膜愈合预后情况分为愈合良好组和愈合不良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CXCL16、CCL20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UC患者治疗后黏膜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16、CCL20对UC患者治疗后黏膜愈合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XCL16、CCL20、IL-1β、IL-6、TNF-α、IL-17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C患者血清CXCL16、CCL20分别与IL-1β、IL-6、TNF-α、IL-17及CRP呈正相关(P<0.05),血清CXCL16与CCL20呈正相关(P<0.05)。愈合不良组血清CXCL16、CCL20水平显著高于愈合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XCL16水平升高、CCL20水平升高、饮酒史、病情分级重度、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升高、CRP水平升高是UC患者治疗后黏膜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XCL16、CCL20联合检测预测UC患者治疗后黏膜愈合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大,血清CXCL16、CCL20联合ESR、CRP预测UC患者治疗后黏膜愈合不良的AUC最大。结论UC患者血清CXCL16、CCL20水平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UC患者治疗后黏膜愈合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3  口腔癌患者癌组织KLF5和KDM2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王桃,杨正涛,林应良
    2024(15):1805-1810.
    [摘要](88) [HTML](0) [PDF 4.04 M](689)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癌组织Krüppel 样因子5(KLF5)、赖氨酸去甲基化酶2A(KDM2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口腔癌患者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正常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口腔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KLF5和KDM2A表达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癌组织KLF5和KDM2A表达的相关性。收集口腔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分析癌组织KLF5和KDM2A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口腔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KLF5和KDM2A表达情况与口腔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口腔癌患者癌组织KDM2A和KLF5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KDM2A和KLF5高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口腔癌患者癌组织KLF5和KDM2A表达呈正相关(r=0.375,P<0.05)。口腔癌患者KLF5和KDM2A表达与TNM分期、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局部浸润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LF5、KDM2A表达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和分化程度均为口腔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癌组织KLF5、KDM2A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依次为38.88%(21/54)、42.37%(25/59)],均低于癌组织KLF5、KDM2A低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依次为65.38%(17/26)、61.90%(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554、4.046,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癌组织KLF5和KDM2A呈高表达且影响患者预后。
    4  血清survivin、ABCA1与急性心肌梗死单支冠脉闭塞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的关系分析
    刘利娜 ,张曼 ,刘静 ,权慧娟 ,王景志 ,高玉林 ,南素双
    2024(15):1811-1815.
    [摘要](48) [HTML](0) [PDF 989.49 K](67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生存素(survivin)、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单支冠脉闭塞患者冠脉侧支循环(CCC)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5例AMI单支冠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CCC情况分为CCC不良组(n=80)和CCC良好组(n=75)。比较两组血清survivin、ABCA1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CC不良的影响因素,以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urvivin、ABCA1预测CCC不良的效能。结果与CCC良好组比较,CCC不良组血清survivin、ABCA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C良好组比较,CCC不良组Gensini评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占比、高血压史占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Gensini评分、高CK-MB、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有高血压史是CCC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survivin、高ABCA1为其保护因素(P<0.05);两项指标联合预测CCC不良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949、90.70%、92.52%,显著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survivin、ABCA1与AMI单支冠脉闭塞患者CCC不良密切相关,血清survivin、ABCA1水平越低者CCC不良风险越大,两者联合检测对AMI单支冠脉闭塞患者CCC不良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5  血清ATX、TN-C与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高妍芬 ,葛青 △,邹鹏 ,陆晓丹 ,刘敏
    2024(15):1816-1822.
    [摘要](93) [HTML](0) [PDF 1.07 M](66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TX)、肌腱蛋白-C(TN-C)与老年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53例老年DCM合并HF患者作为DCM合并HF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00例老年单纯DCM患者作为DCM组及100例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ATX、TN-C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DCM合并HF患者血清ATX、TN-C水平与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对老年DCM合并HF患者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老年DCM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TX、TN-C水平对老年DCM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DCM合并HF组血清ATX、TN-C水平高于DCM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血清ATX、TN-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合并HF组LVEDD、LVESD高于DCM组、对照组,LVEF低于DCM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DCM合并HF患者血清ATX、TN-C水平与LVEDD、LVES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F病程、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ATX、TN-C为老年DCM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DCM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和NT-proBNP、ATX、TN-C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TX、TN-C水平单独和联合对老年DCM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及其95%CI分别为0.743(0.576~0.911)、0.721(0.551~0.911)、0.808(0.690~0.912)。结论老年DCM合并HF患者的血清ATX、TN-C水平升高,可能与心室重构和预后不良的发生有关,且对老年DCM合并HF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6  天疱疮患者MMP-2、MMP-9、MMP-13表达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张海祥,丁承,吴骏,赵园莹,刘文芳
    2024(15):1822-1827.
    [摘要](35) [HTML](0) [PDF 1.27 M](654)
    摘要:
    目的探讨天疱疮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3表达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皮肤科就诊的60例天疱疮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招募同期于该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MP-2、MMP-9、MMP-13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MP-2、MMP-9、MMP-13表达差异,分析天疱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MP-2、MMP-9、MMP-13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根据天疱疮患者病情活动度分为急性发作期组(n=22)、慢性活动期组(n=23)、稳定期组(n=15),比较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MP-2、MMP-9、MMP-13表达、病情活动度评分,以及三项指标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MMP-2、MMP-9、MMP-13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MP-2、MMP-9、MMP-1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MP-2、MMP-9、MMP-13表达高于中度、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单个核细胞MMP-2、MMP-9、MMP-13表达、病情活动度评分高于慢性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MP-2、MMP-9、MMP-13表达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rMMP-2=0.545、rMMP-9=0.592、rMMP-13=0.58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MP-2、MMP-9、MMP-13表达单项诊断效能比较,三项联合的诊断效能更优。结论天疱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MP-2、MMP-9、MMP-13表达与病情活动度有关,此三项指标可作为诊断天疱疮病情活动度的参考指标。
    7  血清和胸腔积液PAI-1、TGF-β、VEGF、IL-6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纤维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晓光 ,吕培 ,高江彦 ,石良静 ,王永军 ,郑立恒 ,刘会 △
    2024(15):1828-1834.
    [摘要](96) [HTML](0) [PDF 3.41 M](66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腔积液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纤维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103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2周后,根据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将其分为显效组、非显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和胸腔积液PAI-1、TGF-β、VEGF、IL-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和胸腔积液PAI-1、TGF-β、VEGF、IL-6水平与疗效的相关性。治疗2周后血清PAI-1、TGF-β、VEGF、IL-6水平与胸腔积液中该指标水平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治疗1、2周后血清和胸腔积液PAI-1、TGF-β、VEGF、IL-6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纤维化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血清和胸腔积液PAI-1、TGF-β、VEGF、IL-6水平低于治疗前,显效组治疗1、2周后血清和胸腔积液PAI-1、TGF-β、VEGF、IL-6水平低于非显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血清和胸腔积液PAI-1、TGF-β、VEGF、IL-6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P<0.05)。治疗2周后血清PAI-1、TGF-β、VEGF、IL-6水平和胸腔积液PAI-1、TGF-β、VEGF、IL-6水平呈正相关(r=0.761、0.783、0.812、0.741,均P<0.05)。治疗1、2周后血清和胸腔积液各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其单独指标的AUC(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纤维化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PAI-1、TGF-β、VEGF、IL-6水平与疗效有关,血清及胸腔积液PAI-1、TGF-β、VEGF、IL-6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较好,能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8  奥拉帕利对铂敏感复发BRCA突变卵巢癌患者PD-1/PD-L1信号通路的影响
    陈婧 唐楠 吴圆圆 田原 刘彤 李润浦 △
    2024(15):1834-1838.
    [摘要](84) [HTML](0) [PDF 930.58 K](654)
    摘要:
    目的探讨奥拉帕利与含铂方案对铂敏感复发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卵巢癌(OC)患者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该院95例铂敏感复发BRCA突变OC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接受紫杉类+铂类治疗,观察组48例接受奥拉帕利片。对比两组疗效、安全性、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外周血CD4 +T细胞PD-1、PD-L1水平。结果观察组DCR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疲劳与乏力、呕吐、贫血、腹泻、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食欲减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6个周期血清VEGF、Ang-2及SD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6个周期外周血CD4 +T细胞PD-1、PD-L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帕利应用于铂敏感复发BRCA突变OC患者中,可调控PD-1/PD-L1信号通路,降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9  血清HOXC9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章勇 ,薄维波 ,关坤萍
    2024(15):1839-1843.
    [摘要](75) [HTML](0) [PDF 1.61 M](67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源盒基因C9(HOXC9)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东方医院就诊的79例HCC患者(HCC组)和72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肝病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该院7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血清HOXC9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血清HOXC9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HOXC9水平与HCC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HCC组HOXC9和AFP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XC9阳性组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 2=4.521、3.526、2.758、3.787,均P<0.05)。HOXC9阳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64.71%(44/68),阴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81.82%(9/1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OXC9阳性组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HOXC9阴性组,HOXC9阳性组患者预后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367,P<0.05)。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个数多发、有血管浸润、TNM分期Ⅲ~ Ⅳ期和HOXC9≥100 mAU/mL是影响H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OXC9 和AFP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 (95%CI:0.876~0.979),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871、0.511,P<0.05)。结论血清HOXC9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HCC患者预后,可作为HCC患者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10  血清OLFM-2、ET-1、sTREM-1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价值研究
    卫飞鹏,王国壮
    2024(15):1844-1849.
    [摘要](78) [HTML](0) [PDF 1.42 M](64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嗅素蛋白-2(OLFM-2)、内皮素-1(ET-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介入疼痛科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LASO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比较LASO患者治疗前后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差异。随访1年,根据患者术后血管有无再发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58)与未再狭窄组(n=8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血清OLFM-2、ET-1、sTREM-1对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LASO患者治疗后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与未再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OLFM-2、ET-1、sTREM-1预测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35 ng/mL、97.36 pg/mL、317.30 ng/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95%CI:0.722~0.923,P<0.001)、0.787(95%CI:0.679~0.897,P<0.001)、0.799(95%CI:0.688~0.910,P<0.001),三者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904(95%CI:0.831~0.977,P<0.001)。LASO患者下肢动脉病变长度长、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泛大西洋学会联盟分型C型+D型及术后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升高是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在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患者中明显升高,术后三项联合检测OLFM-2、ET-1、sTREM-1对评估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有较高临床价值。
    11  基线血清VEGF水平对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因素、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鲜童丞 ,张雪琳 ,别俊 ,杨闽叶 ,王杰 ,罗义 △
    2024(15):1849-1855.
    [摘要](76) [HTML](0) [PDF 1.72 M](647)
    摘要:
    目的分析基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因素、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TNM分期,将研究对象分别分为TNM分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80例(A组)和TNM分期Ⅲ期乳腺癌患者4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临床因素和病理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水平预测乳腺癌Ⅲ期的最佳截断值,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 Log-rank 检验。基线血清VEGF水平对非三阴性乳腺癌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结果B组血清VEG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癌抗原125(CA-125)和癌抗原15-3(CA15-3)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非三阴性乳腺癌TNM分期Ⅲ期的血清VEGF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0.802~0.948),P<0.001。血清VEGF≥180.40 pg/mL患者的D-二聚体、FIB、FDP水平、CA-125、CA15-3水平高于血清VEGF<180.40 pg/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180.40 pg/mL患者肿瘤T1分期、肿瘤N0、N1分期、TNM分期Ⅰ/Ⅱ期、Luminal A型占比高于血清VEGF≥180.40 pg/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180.40 pg/mL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血清VEGF≥180.40 pg/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矫正各项指标后,VEGF≥180.40 pg/mL为非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HR=2.563,95%CI(1.772~3.708),P<0.001]。结论高基线VEGF水平与非三阴性乳腺癌进展有关,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12  miR-602调控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生长、侵袭的功能研究
    张培培 , 王相玲 张晓红 杨毅 ,△
    2024(15):1856-1860.
    [摘要](70) [HTML](0) [PDF 2.46 M](631)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RNA-602(miR-602)对神经母细胞瘤(NB)SH-SY5Y细胞生长、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人NB细胞系SH-SY5Y和胚肾细胞系HEK-293中miR-602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miR-602对SH-SY5Y细胞生长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602对SH-SY5Y细胞侵袭的影响。筛选miR-602可能的靶基因,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结合qPCR技术验证miR-602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将健康者胚肾HEK-293细胞的表达量标化为1,人NB细胞系SH-SY5Y中miR-602 的相对表达水平为3.83±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实验结果显示,miR-602 mimics组细胞相对活性(1.20±0.05)高于NC mimics组(1.00±0.01),而miR-602 inhibitor组细胞相对活性为0.76±0.04低于NC inhibitor组(1.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iR-602 mimics组穿膜细胞数[(193.33±8.02)个]高于NC mimics组 [(97.33±20.03)个],而miR-602 inhibitor组穿膜细胞数[(62.01±11.79)个]低于NC inhibitor组[(132.33±11.2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在miR-602 mimics组重组人Sprouty相关EVH1域含蛋白1(SPRED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NC mimics组相对变化倍数为0.56±0.08,miR-602 inhibitor组SPRED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NC inhibitor组相对变化倍数为4.16±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602在SH-SY5Y细胞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SPRED1促进SH-SY5Y细胞生长和侵袭。
    1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继绪,张国栋,陈茂丽,韩永峰
    2024(15):1860-1866.
    [摘要](98) [HTML](0) [PDF 1.96 M](659)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25a-5p、miR-127-3p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HBV相关性HCC患者作为HBV相关性HC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的9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分析miR-125a-5p、miR-127-3p表达与HBV相关性HCC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HBV相关性HCC患者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的平均值分为高、低表达组,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不同的生存曲线。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HBV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对HBV相关性HCC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HBV相关性HCC组血清miR-125a-5p、miR-127-3p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HBV相关性HCC患者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 miR-125a-5p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64.58%)高于miR-125a-5p低表达组 (38.10%), miR-127-3p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66.00%)高于miR-127-3p低表达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770、9.507,P=0.005、0.002)。HBV相关性H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最大径≥5 cm、低分化、有脉管侵犯、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其独立保护因素为miR-125a-5p、miR-127-3p升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高于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单独预测的AUC(0.790、0.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1、3.152,P=0.007、0.002)。结论HBV相关性HCC患者血清miR-125a-5p、miR-127-3p低表达,与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脉管侵犯、TNM分期和预后有关,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联合对HBV相关性HCC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mRNA/miRNA网络综合分析
    祁冬冬,马世发,李小龙,王克刚 △
    2024(15):1867-1873.
    [摘要](88) [HTML](0) [PDF 8.45 M](641)
    摘要: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mRNA/微小核糖核酸(miRNA)网络综合分析。方法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该院的精神分裂患者6例作为实验组,志愿者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血液样本,采用RNA-seq技术检测mRNA及miRNA的表达水平。最后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GSE145554基因集进行生物信息学验证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共分析出差异mRNA 2 133个,其中包括上调mRNA 1 410个,下调mRNA 723个;差异miRNA 150个,其中包括上调miRNA 72个,下调miRNA 78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和基因本体论富集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途径主要包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坏死性凋亡及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信号通路等。结论PI3K-AKT、mTOR、坏死性凋亡及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信号通路参与精神分裂的发生发展过程,为阐明精神分裂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15  基于LASSO回归的脓毒症凝血病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樊雪雁 ,张祖禹 ,赵恒 ,周飞 ,董晨明 △
    2024(15):1874-1882.
    [摘要](67) [HTML](0) [PDF 5.81 M](695)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LASSO回归的脓毒症凝血病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从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市场(MIMIC)-Ⅳ数据库(2.1版)中提取2008—2019年贝斯以色列迪康医疗中心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脓毒症凝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特征变量,对所得特征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该研究共纳入4 994例首次入住ICU的脓毒症凝血病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3 495例和验证组1 49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平均呼吸频率、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阴离子间隙、急性生理学评分Ⅲ及急性肾损伤是脓毒症凝血病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列线图的ROC曲线下面积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64(0.849~0.880)、0.877(0.852~0.901),灵敏度分别为0.795、0.763,特异度分别为0.779、0.843。校准曲线提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一致,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其在较大阈值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MIMIC-Ⅳ数据库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于预测脓毒症凝血病患者院内病死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用于指导临床工作。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miRNA的功能及临床研究进展
    徐芸,杨天文 综述,左新 △ 审校
    2024(15):1883-1886.
    [摘要](72) [HTML](0) [PDF 915.76 K](661)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已成为导致慢性肝病的最重要病因,其致病机制十分复杂。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分布十分广泛的非编码RNA,miRNA在包括NAFLD在内的多种慢性肝病的致病及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甚至可能作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指标甚至治疗靶点。作为无创生物学指标,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miRNA在NAFLD的诊断及预后中有重要临床价值。该文针对miRNA在NAFLD中的致病机制及临床诊疗价值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7  Endoglin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临床意义
    杨辉,张鸿毅,李华锋 综述,赵刚刚 △ 审校
    2024(15):1887-1890.
    [摘要](66) [HTML](0) [PDF 1.07 M](657)
    摘要: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欧美国家男性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前列腺癌治疗的关键为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Endoglin又称内皮糖蛋白,是最可靠的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其在肿瘤新生血管中过度表达。肿瘤患者血清中发现可溶性Endoglin,可用于辅助诊断。通过抑制Endoglin受体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Endoglin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对实体瘤临床病理分级有重要意义,可用于预后评估。该文针对Endoglin在前列腺癌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予以综述。
    18  IL-22在肠道屏障维护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利平 综述,徐绣宇 △ 审校
    2024(15):1891-1897.
    [摘要](168) [HTML](0) [PDF 1015.07 K](739)
    摘要:
    肠道屏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在维持生理平衡和抵御外源性病原体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于细胞因子在维持肠道屏障稳态中的作用,尤其是白细胞介素(IL)-22得到了广泛关注。IL-22主要由Th17细胞、γδ T细胞和固有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分泌,对于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维护结构完整性及调控黏膜抗菌防御都至关重要。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与肠漏综合征相关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及酒精性肝病等)的发展密切相关。这类疾病通常涉及肠道通透性的增加,有害物质通过肠上皮进入血液,进而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尤其是消化系统。IL-22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互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该综述旨在概述IL-22在肠道屏障功能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IL-22在调节肠漏综合征相关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9  脑卒中后抑郁症失眠患者血清EGR1和PTEN水平与失眠程度的关系研究
    马彦爱 ,张娜娜 ,孙岩
    2024(15):1897-1901.
    [摘要](76) [HTML](0) [PDF 915.58 K](640)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失眠患者血清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水平与失眠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在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治疗的89例PSD失眠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C)将研究组分为轻度失眠组(n=26)、中度失眠组(n=45),重度失眠组(n=18),同期选取在该院进行接受治疗的单纯PSD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患者血清EGR1、PTEN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SD失眠患者血清EGR1、PTEN mRNA与失眠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SD患者发生失眠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ISI-C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EGR1、PTEN mRNA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失眠患者血清EGR1、PTEN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中度、轻度失眠患者,中度失眠患者血清EGR1、PTEN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度失眠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SD失眠患者血清EGR1、PTEN mRNA与失眠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56、0.54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GR1、PTEN mRNA是影响PSD患者发生失眠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PSD失眠患者血清EGR1、PTEN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二者与PSD失眠患者失眠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患者早期诊断PSD失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杜凯丽,童伟 △
    2024(15):1901-1904.
    [摘要](77) [HTML](0) [PDF 1.41 M](65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初次诊断的87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确诊为肺炎、良性结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良性肺病患者45例为良性肺病组。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CYFRA21-1、NSE、SCC、Pro-GRP水平,比较肺癌组与良性肺病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分析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病理分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组血清CYFRA21-1检测阳性率最高, SCC阳性率最低。肺癌组CEA、CYFRA21-1、NSE、Pro-GRP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CEA水平高于肺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患者CYFRA21-1水平高于小细胞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患者SCC水平高于肺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NSE、Pro-GRP水平均高于肺腺癌和肺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CC对肺癌诊断效能较低,CEA、CYFRA21-1、NSE、SCC、Pro-GRP联合检测鉴别肺癌与良性肺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大于各项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和88.9%。结论CEA、CYFRA21-1、NSE、SCC、Pro-GRP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效能。
    21  老年白内障患者血清HO-1、α-Klotho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
    庄桂娟 ,,张军君 ,管怀进 △
    2024(15):1905-1909.
    [摘要](83) [HTML](0) [PDF 1.32 M](633)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α-Klotho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如皋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21例作为白内障组,并选取同期该院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12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HO-1、α-Klotho水平及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HO-1、α-Klotho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O-1、α-Klotho水平对老年白内障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白内障发生的因素。结果白内障组血清HO-1、α-Kloth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组血清SOD、GSH-Px水平低于对照组,LPO、MDA、TA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O-1、α-Klotho与SOD、GSH-Px呈正相关(P<0.05),与LPO、MDA、TAC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O-1、α-Klotho二者联合诊断老年白内障的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69~0.944),其灵敏度为78.51%,特异度为90.24%,二者联合诊断优于HO-1、α-Klotho单独诊断(Z=4.358、4.07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1、α-Klotho是影响老年白内障发生的保护因素,糖尿病是影响老年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血清HO-1、α-Klotho水平降低,与氧化应激指标密切相关,且HO-1、α-Klotho对老年白内障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2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miR-143、miR-375表达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王贺 ,赵哲 ,包晶晶
    2024(15):1909-1912.
    [摘要](29) [HTML](0) [PDF 900.81 K](642)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微小核糖核酸(miR)-143、miR-375表达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确诊的13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58)、中度组(n=37)和重度组(n=40)。另选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7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3、miR-375相对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测定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龈沟液miR-143、miR-375表达与临床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年龄、性别、刷牙次数、吸烟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龈沟液miR-143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375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针深度(PD)、附着丧失(AL)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IL-6、TNF-α、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miR-143相对表达水平与BI、GI、PD、AL及龈沟液CRP、TNF-α、IL-6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龈沟液miR-375相对表达水平与BI、GI、PD、AL及龈沟液CRP、TNF-α、IL-6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miR-143、miR-375表达可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对慢性牙周炎病情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23  CXCL10、SESN2在G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糖脂代谢和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
    董芳芳,刘艳杰,陈宝丽,杨玉侠
    2024(15):1913-1916.
    [摘要](63) [HTML](0) [PDF 1.30 M](645)
    摘要: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Sestrin2(SESN2)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糖脂代谢和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孕检和生产的184例GDM患者作为GDM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24周葡萄糖耐量检测正常的179例健康孕妇作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CXCL10、SESN2及微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IL-8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GDM患者血清CXCL10、SESN2与糖脂代谢指标、微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10、SESN2水平诊断GDM的价值。结果GDM组血清CXCL10、SESN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FPG、FINS、HOMA-IR、TG、LDL-C、TC显著高于正常组,HDL-C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IL-1β、TNF-α、IL-6、CRP、IL-10、IL-8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血清CXCL10、SESN2与FPG、FINS、HOMA-IR、TG、LDL-C、TC、IL-1β、TNF-α、IL-6、CRP、IL-10、IL-8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CXCL10、SESN2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GD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0.735、0.843。结论血清中CXCL10、SESN2水平增加与GDM患者糖脂代谢和微炎症状态有关,且一定程度上可辅助诊断GDM。
    24  血清CXCL5、HIF-1α水平对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的预测价值
    李晓梅 ,王春香 ,申林林 ,赵会娟 ,张亚琴
    2024(15):1917-1920.
    [摘要](34) [HTML](0) [PDF 1.21 M](65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对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衡水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36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进行2年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宫腔粘连将其分为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组38例和术后未发生宫腔粘连组98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XCL5、HIF-1α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XCL5和HIF-1α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XCL5和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组产次、剖宫产史、盆腔炎史、刮宫史、多发息肉及血清CXCL5、HIF-1α水平明显高于术后未发生宫腔粘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5、HIF-1α水平、盆腔炎史、刮宫史、多发息肉均为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XCL5和HIF-1α二者联合预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曲线下面积为0.991,大于各自单独检测(Z二者联合-CXCL5=2.683、Z二者联合-HIF-1α=2.223,P=0.007、0.026),灵敏为94.70%,特异度为86.16%。结论血清CXCL5、HIF-1α水平与患者术后发生宫腔粘连密切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以对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进行有效预测。

    创刊:1980年

    编辑部主任:张耀元

    国际标准刊号:1673-4130

    国内统一刊号:50-1176/R

    国内邮发代号:78-26

    国外发行代号:SM 6575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