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当期目录
  • 专题出版
  • 优先出版
  • 下载排行
  • 过刊浏览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5年第卷第7期
      首都医科大学专题
    • 杨文硕 1,居乐阳 1, 2,陈典典 1,王岩 1,王培昌 1,曹敬荣 1△

      2025(7):769-77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毒力基因分布及peg-344对高毒力菌株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3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离的KPN菌株,采用Whonet5.6分析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毒力检测包括拉丝试验、PCR扩增毒力基因(peg-344、rmpA、iutA、iroB)和K1、K2荚膜血清型、血清抗性试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收集的122株KPN菌株中敏感菌45株(36.9%)、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20株(16.4%)、碳青霉烯耐药菌57株(46.7%);标本主要分离自痰液、尿液和血液,主要来源于泌尿外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外科;拉丝试验阳性率27.9%,PCR检出毒力基因K1(12.3%)、K2(8.2%)、peg-344(62.3%)、rmpA(60.7%)和iutA(73.8%),iroB阴性,同时检出多种毒力基因菌占63.1%;血清抗性试验1~2级、3~4级和5~6级菌株分别占43.5%、31.1%和25.4%;peg-344诊断高毒力菌株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次为peg-344+iutA和peg-344+rmpA。结论该院KPN分布广泛,存在多种毒力基因,peg-344对区分低毒力株和高毒力株有一定临床价值。

    • 于洋 1,林枫 2,张磊 1,李卓敏 1,王新宇 1,谭延国 1△

      2025(7):773-77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9种呼吸道病原体在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的流行情况,以及各种方法对病原体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以呼吸道症状首次就诊者38 948例的9种病原体的检出情况,以及核酸、抗原、抗体等方法的检测效能。结果(1)38 948例患者中,共8 345例(21.43%)至少检出1种病原体,其中仅检出1种病原体的为8 158例(20.95%),两种及以上的为187例(2.29%,187/8 158);检出率前3位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0.37%)、肺炎支原体(MP,15.58%)、甲型流感病毒(IVA,10.79%)。(2)至少检出9种病原体中的一种的患者中,秋季检出率为24.94%,春季检出率为21.45%、夏季检出率为18.54%、冬季检出率为19.22%,四季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除SARS-CoV-2春季(51.24%)、夏季(37.31%)检出率相对较高,乙型流感病毒(IVB)冬季(11.28%)检出率最高外,其余病原体检出率均于秋季最高。(4)儿童组(31.83%)、青年组(12.48%)、中年组(10.70%)和老年组(12.43%)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P、IVA、IVB、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等7种病原体均在儿童中检出率最高,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RS-CoV-2在儿童组中检出率(3.45%)低于其他年龄组患者(30.90%、29.09%、32.16%,P<0.001);副流感病毒3型(HPIV-3)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5)男、女之间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MP、肺炎衣原体(CP)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IVA检出率略高于女性(P=0.014);其他6种病原体检出率在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P抗原检测检出率低于MP核酸检测(P<0.001);MP抗体检测的检出率高于MP核酸检测(P<0.001);MP抗体检测的检出率随自首发症状到就诊时间延长明显增高(P<0.001)。(7)IVA、IV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 4种病原体抗原检测的检出率均低于相应的核酸检测(P<0.001),每种病原体核酸检测的检出率均为相应抗原检测的5倍左右(4.75~6.25倍),且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检出率的一致性均较差(Kappa=0.046~0.239)。结论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流行情况有一定的特征;不同方法对病原体的检测效能相差较大,应在深入了解性能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 张曦 1,杨晴 2,亢涛 1,李格 1,王志阳 1,张莉 1,王雪 1,李佩 1,钟侃 1,谭延国 1△

      2025(7):780-78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乳糜状高甘油三酯(TG)血清标本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影响的可接受性。方法收集不同程度乳糜状高TG血清标本69例,其中轻中度脂血[1.7 mmol/L≤TG<5.6 mmol/L]33例、重度脂血(TG≥5.6 mmol/L)36例,检测高速离心前后29项常规生化指标水平;以高速离心后结果为金标准[TG、总胆固醇(TC)以离心前为准],分析未高速离心结果的可接受性。可接受标准为(须同时符合下述3个条件)离心前后结果:(1)相关系数R 2≥0.95;(2)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在1.00±0.05;(3)对同一指标,90%以上标本离心前后结果的偏倚≤1/2允许总误差(TEa)。结果轻中度脂血组中,可接受的有22项,不可接受的有7项[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T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化酶(AST)、二氧化碳(CO2)、α-L-岩藻糖苷酶(AFU)、乳酸脱氢酶(LDH),偏倚以<10%居多],符合率为75.9%;重度脂血组中有12项可接受,不可接受的共17项[包括前白蛋白(PA)、AFU、γ-谷氨酰转移酶(γ-GT)、LDH、AST、TC、直接胆红素(DBIL)、CO2、5′-核苷酸酶(5′-NT)、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腺苷脱氨酶(ADA)、胱抑素C(CysC)、糖化白蛋白(GA)、总胆红素(TBIL),偏倚以>10%居多],符合率为41.4%,两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监测法和终点法对结果的可接受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脂血标本多数项目直接测定结果可接受,且不可接受项目的偏倚较小(<10%),建议直接测定出具检验报告。而重度脂血标本因不可接受的项目较多,且偏倚较大(>10%),应高速离心后测定。

    • 杜金龙 1,张昊宇 2,刘振东 3,刘淑梅 1,杜海燕 1,唐春燕 1,李卓敏 1,谭延国 1△

      2025(7):786-79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中22种胆汁酸亚组分、17项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单独或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NAFLD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168例NAFLD患者(NAFLD组)及216例非NAFLD表观健康者(非NAFLD组),分别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血清胆汁酸亚组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常规生化指标。结果NAFLD组和非NAFLD组12项胆汁酸亚组分、12项常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常规生化指标,胆汁酸亚组分受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更小。联合3项胆汁酸亚组分[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包括牛磺胆酸(TCA)、牛磺脱氧胆酸钠(TDCA)、熊去氧胆酸(UDCA)]与3项常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核苷酸酶(5′-NT)、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诊断NAFL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10。结论NAFLD患者血液中有12种胆汁酸亚组分发生了变化,且将胆汁酸亚组分与常规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NAFLD的诊断效能。

    • 论著
    • 安静 1,甘娜 2,张莉 1,陈颖洁 1

      2025(7):791-79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150例新生儿HIE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BP、CKBB、8-OHDG水平,分析血清MBP、CKBB、8-OHDG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儿临床资料及血清MBP、CKBB、8-OHDG水平,分析新生儿HIE预后的影响因素及MBP、CKBB、8-OHDG对新生儿HIE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轻度、中度及重度患儿血清MBP、CKBB、8-OHD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MBP、CKBB、8-OHDG水平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患儿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低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病情严重程度及血清MBP、CKBB、8-OHDG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及血清MBP、CKBB、8-OHDG均为新生儿HIE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MBP、CKBB、8-OHDG联合预测新生儿HIE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MBP、CKBB、8-OHDG水平与新生儿HIE患儿预后、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三者联合可为新生儿HIE患儿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贺碧海 1, 张妮妮 1, 史楠楠 1, 宋彩虹 2, 贺兆平 1, 李欣 1△

      2025(7):796-800,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血清神经血红蛋白(NGB)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异常表达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神经发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89例HIE早产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0例无HIE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BP、NGB、促泌素水平,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新生儿神经功能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评估。采用Spearman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行相关性检验及诊断价值评估。结果观察组血清NGB、MBP、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血清MBP、NGB、促泌素水平依次升高(P<0.05),NBNA评分、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依次降低(P<0.05);NGB、MBP、促泌素水平是影响NBNA评分的危险因素(P<0.05),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是影响NBNA评分的保护因素(P<0.05);NGB和MBP诊断HIE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血清NGB和MBP水平与HIE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与NBNA评分存在一定联系,NGB和MBP水平在HIE患儿中升高可能与机体对神经损伤的应激反应有关,可在一定程度反映HIE患儿脑神经功能损伤。

    • 薛相丽, 李程程, 刘梅, 唐朋伟

      2025(7):801-80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血清微小RNA-141-3p(miR-141-3p)、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NARDS患儿121例(NARDS组)和同期65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NARDS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NARDS组(4≤氧指数<8,48例),中度NARDS组(8≤氧指数<16,46例),重度NARDS组(氧指数≥16,27例),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10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iR-141-3p、KEAP1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NARDS患儿血清miR-141-3p与KEAP1水平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NARDS患儿血清miR-141-3p、KEAP1水平与氧指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141-3p、KEAP1水平对NARDS患儿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NARDS组血清miR-141-3p水平低于对照组,KEAP1水平高于对照组(t=14.288、12.596,P<0.001)。miR-141-3p与KEAP1在3′-非翻译区131~138处存在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NARDS患儿血清miR-141-3p与KEAP1水平呈负相关(r=-0.745,P<0.001)。血清miR-141-3p水平在重度NARDS组、中度NARDS组、轻度NARDS组中依次升高,KEAP1水平则依次降低(F=185.469、113.126,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NARDS患儿氧指数与血清miR-141-3p水平呈负相关(r=-0.815,P<0.001),与血清KEAP1水平呈正相关(r=0.827,P<0.001)。死亡组血清miR-141-3p水平低于存活组,KEAP1水平高于存活组(t=4.213、4.495,P<0.001)。血清miR-141-3p、KEAP1水平联合预测NARDS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0.806~0.930),大于血清miR-141-3p、KEAP1水平单独预测的0.783(95%CI:0.699~0.853)、0.786(95%CI:0.702~0.855,Z=2.963、2.021,P<0.05)。结论NARDS患儿血清miR-141-3p水平降低和KEAP1水平升高,二者与病情加重和不良预后有关,血清miR-141-3p、KEAP1水平联合对NARDS患儿死亡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袁媛 1, 赛琴 1, 张光玲 1, 孙智月 1, 赵可心 1, 于鑫岩 2△

      2025(7):806-811,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2 188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类型与年龄、季节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儿科收治的2 18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靶向二代测序(tNGS)技术测定常见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包括流感嗜血杆菌、鼻病毒、卡他莫拉菌、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人副流感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等107种病原微生物,分析哈尔滨市儿童呼吸道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 188例患儿中,病原微生物检测呈阳性占98.5%(2 156/2 188),其中流感嗜血杆菌占比最高33.5%(732/2 188),其次是鼻病毒占25.0%(547/2 188)和卡他莫拉菌占24.8%(543/2 188)。男性患儿的流感嗜血杆菌和人腺病毒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不同性别患儿其余病原微生物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不同年龄段人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不同年龄段患儿其余病原微生物阳性率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阳性率相对较高。不同季节咽峡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其余的病原微生物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人类偏肺病毒、人副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率均最高(P<0.05)。结论2 188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以流感嗜血杆菌、鼻病毒、卡他莫拉菌等混合病原微生物感染为主,学龄前儿童属于易感群体,病原微生物的流行呈季节性,临床上应根据该特征制订有关防治措施,减少疾病发生。

    • 马凯惠 1, 褚光敏 2, 张爱英 3, 王停停 1, 刘艳 3△

      2025(7):812-81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NRG4)、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入院治疗的84例DR患者为观察组,依据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类型,将其分为增殖性病变组(35例)和非增殖性病变组(49例);另选取同期8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NDR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84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RG4、FABP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RG4、FABP4水平对DR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FABP4水平高于NDR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NRG4水平低于NDR组和对照组(P<0.05);增殖性病变组血清NRG4水平低于非增殖性病变组(P<0.05),FABP4水平高于非增殖性病变组(P<0.05);NRG4是发生DR的保护因素(P<0.05),FABP4是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NRG4、FABP4诊断D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0.866,联合诊断的AUC为0.930,二者联合优于血清NRG4、FABP4各自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NRG4=3.467、Z二者联合-FABP4=2.987,P=0.001、0.002)。结论DR患者血清FABP4水平明显上升,NRG4水平明显下降,二者联合对DR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常培江 1,崔立春 2,冷宁 1,周明玉 1,万诗扬 1

      2025(7):817-822,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老年乳腺癌(BC)患者血清糖蛋白丝甘蛋白聚糖(SRGN)、分泌型CD146(sCD146)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诊治的128例老年BC患者作为BC组,另选取同期70例老年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BC组和对照组,以及BC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SRGN、sCD146水平差异。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血清SRGN、sCD146对老年BC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RGN、sCD146对老年B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BC组血清SRGN、sCD146水平分别为(13.17±3.35)μg/L、(118.23±20.51)ng/L,高于对照组的(2.52±0.41)μg/L、(20.03±4.16)ng/L(t=26.460、39.572,均P<0.001)。相比于TNM分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Ⅰ~Ⅱ级老年BC患者,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老年BC患者血清SRGN、sCD146水平更高(P<0.05)。SRGN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13%(41/62)、92.42%(61/66),SRGN高表达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Log Rank χ 2=14.180,P<0.001)。sCD146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8.85%(42/61)、89.55%(60/67),sCD146高表达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Log Rank χ 2=8.614,P=0.003)。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血清SRGN、sCD146是老年B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RGN、sCD146联合预测老年BC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大于SRGN(AUC=0.798)、sCD146(AUC=0.771)单项预测(Z=2.057、2.217,P=0.042、0.029)。结论老年BC患者血清SRGN、sCD146水平升高,二者均参与BC的疾病进展,两项联合检测对老年BC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祝波, 刘其洋, 张凤华 △

      2025(7):823-828,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水平,分析三者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预后评估工具。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117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未合并肺部感染的COPD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HBP、SAA、CRP水平;根据观察组患者28 d存活情况进一步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影响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BP、SAA、CRP单项及联合预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观察组HBP、SAA、CRP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117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8 d死亡28例(23.93%),存活89例(76.07%);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P<0.05),有侵入性操作、COPD病程≥10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为中-重度的占比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HBP、SAA、CR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年龄、侵入性操作、COPD病程、CPIS、HBP、SAA、CRP为影响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HBP、SAA、CRP联合预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三者单项检测(P<0.05)。结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HBP、SAA、CRP水平与预后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分析三者水平能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制订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陈贝 1,李翠娥 1,曹阳 1,汪晶 2△

      2025(7):828-833,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血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联合检测在预测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监利市人民医院接受保胎治疗的89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保胎结局分为流产组(19例)、成功组(70例);选择同期接受定期产检的89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MFG-E8水平,计算FA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AR、MFG-E8水平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FAR较高(P<0.05),血清MFG-E8水平较低(P<0.05);流产组甲状腺功能异常比例、血清C反应蛋白(CRP)、FAR高于成功组(P<0.05),血清MFG-E8水平低于成功组(P<0.05);血清FAR、CRP、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MFG-E8是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FAR、MFG-E8及二者联合预测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853、0.954,二者联合优于血清FAR、MFG-E8各自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FAR=2.805、Z二者联合-MFG-E8=2.076,P=0.005、0.038),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74%、88.57%。结论先兆流产患者血清FAR升高,MFG-E8水平降低,二者联合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孙美玉 1,赵文义 1,王红 1,曹娟 1,王晖 2,张金洪 1△

      2025(7):834-839,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氧化应激和认知功能障碍(CI)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68例ACI合并OSAHS患者,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血清CypA、IMA、Gal-3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CypA、IMA、Gal-3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统计ACI合并OSAHS患者CI的发生情况,比较认知正常组与CI组血清CypA、IMA、Gal-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合并OSAHS患者发生CI的危险因素。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CypA、IMA、Gal-3和MDA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SOD水平依次降低(P<0.05)。ACI合并OSAHS患者血清CypA、IMA、Gal-3与SOD呈负相关(P<0.05),与MDA呈正相关(P<0.05)。168例ACI合并OSAHS患者中,有79例(47.02%)发生了CI,纳入CI组。相较于认知正常组,CI组血清CypA、IMA、Gal-3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20次/小时、额颞部梗死、CypA水平升高、IMA水平升高、Gal-3水平升高是ACI合并OSAHS患者发生C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CI合并OSAHS患者血清CypA、IMA、Gal-3高表达与氧化应激和CI相关,其水平升高预示患者CI发生风险增加,早期检测三者水平对于评估ACI合并OSAHS患者病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韩忠燕,李梦雪,唐瑶,王守星 △

      2025(7):840-84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KL-6)、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中部分指标联合检测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肺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92例甲型流感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X线检查是否出现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等明显纹理改变特征,将甲型流感患者分为肺损伤阳性组(T1组,30例)和肺损伤阴性组(T2组,62例),另选取5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血常规、CRP和KL-6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及T1组和T2组血常规、KL-6、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项指标与联合检测对甲型流感患者肺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RP及KL-6水平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降低(P<0.05)。与T2组比较,T1组贫血发生率、CRP、KL-6水平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常规单独检测,KL-6和CRP均是甲型流感患者肺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KL-6、CRP、血常规单独检测,KL-6联合CRP及KL-6、CRP、血常规三者联合诊断甲型流感患者肺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9、0.641、0.604、0.727和0.781。结论KL-6联合CRP和血常规检测对甲型流感患者肺损伤诊断效能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夏明农 1,程云 1,李文博 1,张帆 1,张子轩 2

      2025(7):845-849,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儿童腺病毒肺炎危重症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辅助检查结果,筛选对腺病毒肺炎危重症患儿具有预警作用的相关指标,以此构建儿童腺病毒肺炎危重症早期识别量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识别危重症儿童腺病毒肺炎的候选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灵敏度及特异度;经专家对各因素进行权重分值量化评议,最终形成儿童腺病毒肺炎危重症的早期识别量表。结果86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中,腺病毒肺炎危重症患儿有34例。危重症组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意识行为障碍、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均高于重症组(P<0.05)。重症组和危重症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动态沉降率、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动态沉降率、R-谷氨酰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动态沉降率及乳酸脱氢酶均是重症腺病毒肺患儿进展为危重症的影响因素(P<0.05),而ROC曲线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动态沉降率及乳酸脱氢酶组成的诊断模型诊断危重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2%和82.76%。经25位同行专家对各项临床表现及检查项目进行权重分值量化评议最终形成儿童腺病毒肺炎危重症的早期识别量表。结论临床治疗期间可根据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利用早期识别量表判断腺病毒肺炎患儿是否有进展为危重症的风险。

    • 林超师 1,何培燕 2,周秀芬 2,陈焕红 1,黄耀辉 1

      2025(7):850-856,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MHD患者175例作为观察组,无AVF失功的103例患者作为观察1组,AVF失功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2组;选取同期来该院门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17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Y、Lp(a)水平;Pearson法分析HCY、Lp(a)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AVF失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CY、Lp(a)对MHD患者AVF失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1组血清HCY、Lp(a)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观察1组相比,观察2组血清HCY、Lp(a)水平升高(P<0.05);观察2组血清HCY、Lp(a)与超滤量呈负相关(P<0.05),HCY、Lp(a)与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尿酸(UA)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Lp(a)、PTH、P、UA、糖尿病肾病、内瘘使用时间≥12个月、穿刺点压迫时间≥30 min、前臂动静脉内径<2 mm、管腔狭窄是影响MHD患者AVF失功的危险因素(P<0.05),超滤量是影响MHD患者AVF失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CY、Lp(a)各自单独及联合预测MHD患者AVF失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820、0.908(Z联合vs.HCY=3.144、Z联合vs.Lp(a)=2.925,P<0.05)。结论AVF失功的MHD患者血清HCY、Lp(a)水平升高,二者是MHD患者AVF失功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预测MHD患者AVF失功的价值较高。

    • 王腾飞 1,刘淑英 1,王萍 1,王业珠 1,刘庆华 2,李执正 1,王叶颖 1△

      2025(7):856-86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S)评分、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济南市章丘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10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MPP组和非重症MPP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XCL8、sB7-H3水平;行肺部超声(LUS)评分和CT诊断;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比较LUS评分、CT及血清CXCL8、sB7-H3单独及联合诊断重症MPP与临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LUS评分、CT及血清CXCL8、sB7-H3诊断重症MPP的价值。结果重症MPP组与非重症MPP组身高、年龄、发热天数、体重、住院天数、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重症MPP组比较,重症MPP组血清CXCL8、sB7-H3水平及LUS评分均升高(P<0.05);LUS评分、血清CXCL8、sB7-H3诊断重症MP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0.785、0.750;CT诊断结果显示假阳性35例,假阴性22例,与临床检查结果比较,Kappa为0.459(P<0.05);LUS评分、CT联合血清CXCL8、sB7-H3诊断结果显示假阳性3例,假阴性15例,与临床检查结果比较,Kappa为0.828(P<0.05);LUS评分、CT联合血清CXCL8、sB7-H3诊断较4项检测单独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增加(P<0.05),四者联合诊断较CXCL8、sB7-H3两项指标单独诊断的灵敏度增加(P<0.05),漏诊率降低(P<0.05)。结论MPP患儿血清CXCL8、sB7-H3水平及LUS评分均升高,LUS评分、CT联合血清CXCL8、sB7-H3诊断重症MPP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增加。

    • 短篇论著
    • 王瑞琪,陈晓燕,房建秀,薛梦华,高旭宏,薛继平 △

      2025(7):861-86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浆微小RNA(miR)-181c、miR-21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HFpEF分为合并组(93例)和单纯组(12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的血浆miR-181c、miR-2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浆miR-181c、miR-21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HFpEF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浆miR-181c、miR-21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HFpEF的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高于单纯组(P<0.05);合并组血浆miR-181c、miR-21水平高于单纯组(P<0.05);合并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E峰速度/舒张晚期A峰速度(E/A)低于单纯组(P<0.05),二尖瓣口舒张早期E峰速度/环侧壁和间隔运动速度(E/e′)、左心房最大容量指数(LAV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高于单纯组(P<0.05)。血浆miR-181c、miR-21与E/A呈负相关(P<0.05),与E/e′、LAVI、LVMI、IVST呈正相关(P<0.05)。MiR-181c、miR-21、LAVI、LVMI、IVST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HFpEF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浆miR-181c、miR-21、LAVI、LVMI、IVST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HFpEF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项检测(Z联合-miR-181c=2.938、Z联合-miR-21=3.821、Z联合-LAVI=3.027、Z联合-LVMI=3.632、Z联合-IVST=3.539,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HFpEF患者的血浆miR-181c、miR-21水平及LAVI、LVMI、IVST均较高,miR-181c、miR-21与超声心动图参数有关,联合miR-181c、miR-21、LAVI、LVMI、IVST可有效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HFpEF。

    • 鲁俊慧,尹俊芳,文静

      2025(7):866-870,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Y性别决定基因7(SOX7)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该院确诊并手术的105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比较分析LRG1、SOX7表达;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癌组织中LRG1、SOX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LRG1高表达率升高(P<0.05),SOX7高表达率降低(P<0.05);有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LRG1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包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甲状腺癌患者(P<0.05),癌组织中SOX7的高表达率明显低于无包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甲状腺癌患者(P<0.05);LRG1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LRG1低表达患者(χ 2=3.930,P<0.05);SOX7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SOX7低表达患者(χ 2=5.006,P<0.05);LRG1、SOX7、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甲状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LRG1表达上调,SOX7表达下调,且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

    • 丁莲 1,仲鸣 1,毛庆杰 1,陈楠 2,孙小燕 3△

      2025(7):870-874,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鼻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7例)和中重度组(61例),另选择同期于如皋市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所有受试者血清TLR4、HIF-1α水平进行检测;使用综合鼻功能诊断系统对所有人员鼻通气功能进行评估;Pearson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TLR4、HIF-1α水平与鼻通气功能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LR4、HIF-1α水平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TLR4、HIF-1α水平均上升(P<0.05),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血清TLR4、HIF-1α水平进一步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鼻气道阻力(NAR)升高,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和鼻呼吸量(NS)降低(P<0.05),随着病情加重,患者NAR进一步升高,NCV、NMCA和NS进一步降低(P<0.05);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血清TLR4、HIF-1α水平与NAR呈正相关(P<0.05),与NCV、NMCA和NS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R、NCV、NMCA、NS、TLR4、HIF-1α是过敏性鼻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清TLR4、HIF-1α水平联合诊断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903,大于TLR4(Z=2.130,P=0.033)和HIF-1α(Z=2.722,P=0.006)单独诊断。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TLR4、HIF-1α水平升高,二者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鼻通气功能紧密相关。

    • 庞琳娜 1,李旭艳 1,孙聪慧 1,刘玉兰 2,徐连那 1△

      2025(7):875-87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富半胱氨酸血管生成诱导因子61(Cyr61)、半凝集素-3结合蛋白(G3BP)水平及其与临床疾病活动度和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该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73例SLE患者(SLE组)和10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低度活动度组(53例)、中度活动度组(72例)、高度活动度组(48例)。检测血清Cyr61、G3BP、自身抗体、补体C3、补体C4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7]水平。分析Cyr61、G3BP与SLEDAI评分、炎症因子和常规实验室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及Cyr61、G3BP诊断SLE的价值。结果SLE组血清Cyr61、G3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度活动度组SLEDAI评分,血清Cyr61、G3BP、TNF-α、IL-6和IL-17水平高于中度活动度组和低度活动度组(P<0.05),补体C3、补体C4水平低于中度活动度组和低度活动度组(P<0.05)。高度活动度组和中度活动度组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高于低度活动度组(P<0.05)。SLE患者血清Cyr61、G3BP水平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TNF-α、IL-6和IL-17呈正相关(P<0.05),与补体C3、补体C4呈负相关(P<0.05)。联合Cyr61、G3BP诊断SLE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高于Cyr61、G3BP单独诊断(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Cyr61、G3BP水平均增高,且与SLE疾病活动度增加和炎症反应加剧有关,联合Cyr61、G3BP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 梅宁卓 1,李智军 1,马宇霞 2,边超 1△

      2025(7):879-884,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环状RNA(circR)PPH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对ESCC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该院72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ESCC、癌旁组织和ESCC细胞系中circRPPH1的表达,分析circRPPH1的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circRPPH1在ESCC细胞系中的表达,选择circRPPH1低表达的ESCC细胞系分为oe-NC组、oe-circRPPH1组;选择circRPPH1呈高表达的ESCC细胞系分为sh-NC组、sh-circRPPH1组。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circRPPH1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试验检测各组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38 MAPK信号通路主要蛋白p38和p-p38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癌组织中circRPPH1表达水平增高(P<0.05),ESCC细胞系中circRPPH1表达水平高于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P<0.05),其在TE-1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在Eca10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有脉管癌栓、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ESCC患者癌组织中circRPPH1表达水平高于无脉管癌栓、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Ⅰ~Ⅱ期ESCC患者(P<0.05)。circRPPH1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低于circRPPH1低表达组(P<0.05)。TE-10细胞转染circRPPH1过表达质粒,与oe-NC组TE-10细胞相比,oe-circRPPH1组细胞中circRPPH1表达水平和Eca109细胞p-p38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增加(P<0.05),两组p38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109细胞转染circRPPH1敲减质粒,与sh-NC组Eca109细胞相比,sh-circRPPH1组细胞中circRPPH1表达水平和Eca109细胞p-p38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降低(P<0.05),两组p38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rcRPPH1在ESCC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是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ESCC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 钱晨, 孙雯,薛佩佩,陶颖娜 △

      2025(7):884-888, DOI:

      Abstract:

      目的基于抗菌肽LL-37探讨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该院就诊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乳痈方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乳汁细菌阳性率、乳汁菌群含量、乳汁抗菌肽LL-37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7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汁欠畅、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灼热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乳汁细菌阳性率及葡萄球菌、乳酸杆菌、链球菌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L-37 mRNA及LL-37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安全有效,可通过调节抗菌肽LL-37 mRNA和蛋白表达,调节患者乳汁菌群平衡,从而促进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

    • 彭冬 1,姚鑫炎 2,邝雅贤 1,罗丽萍 1,罗美珠 1,付笑迎 1△

      2025(7):888-892,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纠正试验的温育时间,并验证其在临床上鉴别导致APTT单独延长原因的能力。方法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门诊或住院患儿APTT单独延长,且确诊为凝血因子缺乏、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或狼疮抗凝物阳性的外周血血浆标本92例,将其分为单纯因子缺乏组、因子Ⅷ抑制物组和狼疮抗凝物组,对这些标本进行改良的APTT纠正试验(缩短温育时间为1 h或0.5 h),根据APTT纠正试验即刻和温育试验的Rosner指数,验证改良的APTT纠正试验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对45例标本进行改良的APTT纠正试验(温育1 h),19例凝血因子缺乏的标本中,全部被正确判为凝血因子缺乏,检出率为100.0%;12例狼疮抗凝物标本中,11例被正确判为狼疮抗凝物阳性,1例被判为凝血因子缺乏,检出率为91.7%;14例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标本中,12例被正确判为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1例被判为凝血因子缺乏,1例被判为狼疮抗凝物阳性,检出率为85.7%;总体检出率为93.3%。对47例标本进行改良的APTT纠正试验(温育0.5 h),19例凝血因子缺乏的标本中,18例被正确判为凝血因子缺乏,1例被判为狼疮抗凝物阳性,检出率为94.7%;20例狼疮抗凝物标本中,17例被正确判为狼疮抗凝物阳性,3例被判为凝血因子缺乏,检出率为85.0%;8例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标本中,6例被判为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检出率为75.0%;总体检出率为87.2%。分别验证1 h和0.5 h温育试验得到的Rosner指数与2 h温育试验得到的Rosner指数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均高度相关且一致(r=0.971、0.962,P均<0.000 1)。结论1 h温育时间和0.5 h温育时间的改良APTT纠正试验对于凝血因子缺乏、狼疮抗凝物均有较好的检出率,而对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检出率稍低,需加大标本量进一步验证。总体而言,改良的APTT纠正试验大大缩短了APTT纠正试验整体花费的时间,是一项较好的可供临床使用的APTT单独延长原因筛查试验。

    • 刘海燕,胥华猛,陈锦,严惠,高玉蓉 △

      2025(7):892-89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1)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分布变化。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2例IBD患者(IBD组),同期选择110例体检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TLA4和GPER1水平;采集IBD患者新鲜粪便进行病原菌培养和鉴定;评估IBD患者疾病活动期,并分为活动期(n=72)和缓解期(n=30);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CTLA4、GPER1水平和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IBD组体重指数、性别、血糖水平、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BD组血清CTLA4、GPER1水平均降低(P<0.05);活动期患者较缓解期患者血清CTLA4、GPER1水平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数量减少,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消化球菌数量增加(P<0.05);IBD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CTLA4、GPER1水平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数量增加,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消化球菌数量减少(P<0.05);IBD患者血清CTLA4、GPER1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正相关(P<0.05),与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CTLA4、GPER1水平降低,二者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数量呈负相关。

    全选
    显示模式:: |

    创刊:1980年

    编辑部主任:张耀元

    国际标准刊号:1673-4130

    国内统一刊号:50-1176/R

    国内邮发代号:78-26

    国外发行代号:SM 6575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