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卷第1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血栓性非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马文霞 ,贺子龙 ,丁惠国 ,吕翎娜 △
    2024(19):2305-2310.
    [摘要](69) [HTML](0) [PDF 1.10 M](969)
    摘要:
    肝外型非硬化门脉高压症(NH-PH)是以肝外非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和Budd-Chiari综合征(布加综合征)为代表的门脉高压疾病,二者的病因都归于内脏静脉血栓,具有多种共同的遗传易感因素。该文综述了血栓性NH-PH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并对已报道的遗传易感基因及其突变位点进行整理分析,同时提示其他潜在的遗传易感基因靶点,以期为后续临床大样本验证提供筛选靶标,为NH-PH的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2  鄂西北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及毒力基因分析
    张雅婷 ,江无悔 ,杨康 ,刘兰芳 ,杨艳 △
    2024(19):2311-2316.
    [摘要](64) [HTML](0) [PDF 2.78 M](977)
    摘要:
    目的了解鄂西北地区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9-2021年十堰市5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42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sea等9种肠毒素基因及mecA、杀白细胞素(PVL)毒力基因。结果1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4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0.99%(44/142)。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70.42%(100/142),其中经典肠毒素基因(sea~see)和新型肠毒素基因(seg~sej)检出率分别为47.18%(67/142)、42.25%(60/142);PVL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3.38%(19/142),其中MSSA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9.18%(9/98)和22.73%(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PVL基因检出率较高,在临床诊疗中应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并适时加强对PVL基因的监测。
    3  CENPA、GRHL2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王晶晶,沈苏琴
    2024(19):2316-2322.
    [摘要](75) [HTML](0) [PDF 2.58 M](1108)
    摘要: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A(CENPA)和粒状头样2(GRH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构建乳腺癌预后模型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1 085例乳腺癌组织和291例正常组织中CENPA和GRHL2表达,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网站分析CENPA和GRHL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关系。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原发性单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CENPA和GRHL2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CENPA、GRHL2与糖类抗原153(CA153)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NPA、GRHL2和CA153对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效能;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GEPIA数据库提示乳腺癌组织中CENPA、GRHL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5);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表明,CENPA、GRHL2表达水平升高,患者生存率降低(Log-rank P< 0.001);CENPA、GRHL2表达与CA153呈正相关(r=0.410、0.602,P<0.001),三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CENPA和GRHL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淋巴结转移及CENPA、GRHL2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ENPA和GRHL2是乳腺癌预后评估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与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薛婷匀 李广妹 赵佳叶 孙启天 孙启玉 △
    2024(19):2323-2328.
    [摘要](75) [HTML](0) [PDF 5.25 M](1026)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预处理对H9c2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H9c2细胞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缺氧组(CoCl2组)、缺氧+IGF-1预处理组(CoCl2+IGF-1组)、缺氧+IGF-1预处理+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CoCl2+IGF-1+LY294002组)。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H9c2细胞存活率,Tunel法检测H9c2细胞的凋亡情况,DCFH-DA探针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培养基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培养基上清丙二醛(MD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9c2细胞促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关联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抗凋亡蛋白Bcl-2及通路蛋白Akt、磷酸化Akt(p-Akt)表达情况。结果IGF-1能增加细胞活力(P<0.05),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降低ROS水平(P<0.05),减少MDA产生(P<0.05),降低LDH活性(P<0.05),增加SOD与GSH-Px活性(P<0.05),促进p-Akt表达(P<0.05),减少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P<0.05),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P<0.05)。加入PI3K通路特异性阻滞剂LY294002后,IGF-1对缺氧H9c2细胞保护作用消失。结论IGF-1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氧造成的损伤,机制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与凋亡,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
    5  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幸运 ,张炎 ,周道红 ,钟秋 ,蒋元素 ,黄庆 ,郑百慧 △
    2024(19):2329-2333.
    [摘要](51) [HTML](0) [PDF 2.64 M](1032)
    摘要:
    目的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exoS,建立一种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实用性。方法根据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exoS的特异性保守区域,设计RPA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提取的目标DNA进行检测, 确定RP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对目标DNA进行检测,比对不同检测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限;通过临床样本性能验证试验,进一步确定RPA技术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可行性。结果建立的RPA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仅对铜绿假单胞菌有特异扩增曲线,对其他细菌无特异扩增曲线;RPA方法检测病原菌的灵敏度为 5×10 2 cfu/mL,该方法与qPCR法检出限一致且结果可靠;RPA方法检测时间仅需30 min,明显短于传统方法的检测时间。结论该研究建立的铜绿假单胞菌RP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明显缩短检测时间, 可用于临床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
    6  外周血CD64水平变化和重症COPD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鲍晓芳 李哲钊
    2024(19):2334-2339.
    [摘要](48) [HTML](0) [PDF 4.29 M](1041)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簇分化抗原64(CD64)水平变化与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重症COPD肺部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重症COPD肺部感染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7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D64水平和重症COPD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CD64与COPD肺部感染患者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LASSO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COPD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列线图构建重症COPD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校正混杂因素后,CD64与COPD肺部感染患者死亡有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CD64与COPD肺部感染患者死亡事件关联强度均不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且和性别无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糖尿病、白蛋白、CD64、白细胞介素-6、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是COPD肺部感染患者死亡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训练集、验证集校准曲线和理想曲线的拟合度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09(95%CI 0.735~0.884)、0.798(95%CI 0.733~0.876),决策曲线净获益值较高。结论CD64与重症COPD患者肺部感染死亡有关,有望成为临床重症COPD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发生事件的标志物。
    7  血清LMNA、LTB4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诊断价值
    李妮,王彩梅,寇帅 △
    2024(19):2340-2344.
    [摘要](41) [HTML](0) [PDF 922.84 K](93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核纤层蛋白A(LMNA)、白三烯(LT)B4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HDP患者83例为HDP组和同时间段83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根据妊娠结局将HDP患者分为不良结局组(38例)和良好结局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MNA、LTB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P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MNA、LTB4水平对HDP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P组血清LMNA水平降低,LTB4水平升高(P<0.05);与良好结局组比较,不良结局组血清LMNA水平降低,LTB4水平升高(P<0.05)。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LTB4水平升高为HDP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LMNA水平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LMNA、LTB4水平联合诊断HDP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大于血清LMNA、LTB4水平单独诊断的0.787、0.786(P<0.05)。结论血清LMNA水平降低和LTB4水平升高与HDP患者妊娠不良结局有关,联合检测血清LMNA、LTB4水平对HDP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诊断价值较高。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Nrf2、AOPP水平与血脂、肝纤维化的关系
    王鹏森 ,何瑛 李同心 ,陈继德 △
    2024(19):2345-2348.
    [摘要](56) [HTML](0) [PDF 912.82 K](944)
    摘要: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与血脂、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收治的104例NAS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9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Nrf2、AOPP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NASH患者血清Nrf2、AOPP水平与血脂、肝纤维化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Nrf2、AOPP水平对NASH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rf2、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Nrf2、AOPP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中度组血清Nrf2、AOPP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ASH患者血清Nrf2、AOPP水平与TG、TC、LDL-C、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血清Nrf2诊断NAS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95%CI 0.780~0.880),血清AOPP诊断NASH的AUC为0.866(95%CI 0.816~0.916),二者联合诊断NASH的AUC为0.925(95%CI 0.875~0.975)。结论NASH患者血清Nrf2、AOPP水平均升高,且二者水平与血脂、肝纤维化程度均存在密切关系,有望作为诊断NASH发生的有效指标。
    9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GDF-11、S100A4水平与病情、疾病转归的关系分析
    高剑,梁铮,赵飞,刘小静,马宁
    2024(19):2349-2354.
    [摘要](55) [HTML](0) [PDF 952.36 K](89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5例DN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1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将DN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66)、重度组(n=29),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半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4)和预后不良组(n=3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DF-11、S100A4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血清GDF-11、S100A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GDF-11、S100A4对DN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N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轻度组、重度组血清GDF-11、S100A4水平高于健康组,且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DN患者血清GDF-11、S100A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GDF-11、S100A4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GDF-11、S100A4预测DN患者疾病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839,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2。预后不良组2型糖尿病(T2DM)病程、肾小球分级为Ⅲ~Ⅳ级、间质炎症评分为2分、间质性纤维化和小管萎缩(IFTA)评分为2~3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 2)占比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C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12.0年、IFTA评分≥2分、GDF-11≥700.82 ng/mL、S100A4≥211.53 ng/L是DN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100A4、GDF-11水平在DN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转归相关,有望作为评估DN病情及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10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DA、SERPINE1水平及临床意义
    黄江波 ,王建 ,邵英 △
    2024(19):2354-2359.
    [摘要](46) [HTML](0) [PDF 950.73 K](876)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水平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西安工会医院收治的195例T2DM合并ACI患者为ACI组和174例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比较ACI组、对照组及不同神经缺损程度及预后患者血清ADA、SERPINE1水平,分析T2DM合并ACI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以及各指标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ACI组血清ADA、SERPINE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T2DM合并ACI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加重,血清ADA、SERPINE1水平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ADA、SERPINE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重度神经缺损及高水平ADA、SERPINE1、HbA1c是T2DM合并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ADA、SERPINE1联合预测T2DM合并AC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DA、SERPINE1水平升高与神经缺损程度较重和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可预测T2DM合并ACI患者预后不良。
    11  结直肠癌患者KRAS、NRAS、BRAF、HER2基因突变及MSI状态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赵洁,江珊,廖鑫,王晓凤,陈雪萍,吴江,李小松,沈依帆 △
    2024(19):2360-2366.
    [摘要](110) [HTML](0) [PDF 959.76 K](959)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神经母细胞瘤病毒癌基因RAS同源物(N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BRA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KRAS、NRAS、BRAF、HER2基因突变情况和MSI状态,应用免疫组化法评估错配修复系统(MMR)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RAS、NRAS、BRAF、HER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22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频率为54.9%,NRAS基因突变频率为5.3%,BRAF基因突变频率为8.4%,HER2基因扩增突变频率为1.8%。黏液腺癌KRAS基因的突变频率高于普通腺癌(P<0.05),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风险增加(OR=2.145,P=0.012)。而NRAS基因突变在左半结肠和直肠癌频率较高(P<0.05)。BRAF基因突变在低分化类型及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结直肠癌中突变频率均较高(P<0.05),右半结肠BRAF基因突变的风险增加(OR=2.844,P=0.042)。HER2基因扩增突变表现肝肺等远处转移(P<0.05)。KRAS基因突变与NRAS、BRAF、HER2扩增突变是相互排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H在右半结肠中的发生频率更高(P<0.05)。226例标本检出10例标本错配修复缺陷(dMMR)/MSI-H,8例标本dMMR/微卫生稳定,5例标本错配修复正常/MSI-H,dMMR和MSI-H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一致性(Kappa=0.57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NRAS、BRAF、HER2基因及MSI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联合检测能够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数据,以指导患者的治疗临床用药和预后判断。
    12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血清Periostin、IL-18水平及临床意义
    李伟娜,郭秀亚,何仙,李研,马欢欢,付琳琳,郄学敏 △
    2024(19):2366-2371.
    [摘要](43) [HTML](0) [PDF 958.70 K](860)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白细胞介素(IL)-18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中的水平,分析二者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BP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该院诊治的62例BPD早产儿为BPD组,以同期80例非BPD早产儿为非BPD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BPD组患儿分为轻度亚组22例,中度亚组24例和重度亚组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eriostin、IL-18水平。各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D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BPD的预测价值。结果BPD组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动脉导管未闭占比及血清Periostin、IL-18水平高于非BPD组,机械通气时间、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非BPD组,而肺功能指标[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50%TEF)、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75%TEF)]及1、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轻度亚组、中度亚组及重度亚组患儿血清Periostin、IL-18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Periostin、IL-18水平与肺功能指标(VT/kg、50%TEF、75%TEF、TPTEF/TE、VPEF/VE)均呈负相关(P<0.05)。早产儿血清Periostin、IL-1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影响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PS是保护因素(P<0.05)。早产儿血清Periostin、IL-1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影响BPD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eriostin、IL-18单独及联合对BPD预测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41(0.814~0.899)、0.863(0.820~0.897)、0.922(0.878~0.949),联合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2、0.825;二者联合对BPD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57、4.894,均P<0.001)。结论BPD患儿血清Periostin、IL-18水平升高,二者与BPD病情严重程度及肺功能有关,血清Periostin、IL-18联合对BP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13  血清S100A11、S100A14、CA125与ⅡB~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减瘤术结局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陆泓,尹翼,李铃铃,李咏 △
    2024(19):2372-2377.
    [摘要](44) [HTML](0) [PDF 950.64 K](841)
    摘要:
    目的探讨ⅡB~Ⅳ期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S100A)11、S100A14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肿瘤细胞减灭术(简称减瘤术)结局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该院接受初始减瘤术的ⅡB~Ⅳ期的124例EOC患者作为EOC组及7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S100A11、S100A14、CA125水平。根据EOC患者减瘤术结局是否满意,分为满意组(70例)和不满意组(54例)。分析ⅡB~Ⅳ期EOC患者减瘤术结局不满意的影响因素,并评估血清S100A11、S100A14、CA125预测ⅡB~Ⅳ期EOC患者减瘤术结局不满意的临床价值。结果EOC组血清S100A11、S100A14、CA125水平高于病例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腹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C~Ⅳ期比例及血清CA125、S100A11、S100A14水平均高于满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 分期ⅢC~Ⅳ期及血清CA125、S100A11、S100A14水平升高是影响EOC患者减瘤术结局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A125、S100A11、S100A14及三者联合预测EOC患者减瘤术结局不满意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27(0.521~0.910)、0.747(0.507~0.961)、0.755(0.553~0.954)、0.825(0.743~0.913),三者联合检测预测减瘤术结局不满意的价值优于血清CA125、S100A11、S100A14单独检测。结论ⅡB~Ⅳ期EOC患者血清S100A11、S100A14、CA125水平升高,与减瘤术结局不满意有关,血清CA125、S100A11、S100A14联合检测对减瘤术结局不满意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14  原发性肝癌CA125水平与CONUT评分的关系研究
    曾令鹏 ,罗侃莹 ,张庆 ,张青 △
    2024(19):2377-2381.
    [摘要](43) [HTML](0) [PDF 942.93 K](956)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糖类抗原(CA)125水平与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195例患者为肝癌组和19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将CONUT评分<3分记为营养正常(营养正常组,90例),CONUT评分≥3分记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组,105例)。收集并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和CA125、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胆固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CA125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合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CA125判断肝癌合并营养不良的能力。结果肝癌组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Child-Pugh评分及CA125水平均高于营养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A125水平与CONUT评分、Child-Pugh评分均呈正相关(r=0.657、0.647,P<0.001),与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胆固醇水平均呈负相关(r=-0.623、-0.420、-0.272,P<0.001)。不同CA125水平肝癌患者COUNT评分及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125水平升高(≥35 U/mL)是肝癌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OR=5.560,P=0.002)。ROC曲线结果显示,CA125水平判断肝癌合并营养不良的AUC为0.826(95%CI 0.768~0.884),CA125最佳临界值为25.99 U/mL时,其诊断灵敏度为73.5%,特异度为81.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CA125水平与营养状态有一定关系,且CA125水平升高为肝癌合并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15  碱性磷酸酶与白蛋白比值对多发伤患者创伤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意义
    贾映茂,陶宁,杨波,何诚 △,胡建平
    2024(19):2382-2386.
    [摘要](35) [HTML](0) [PDF 928.60 K](945)
    摘要: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与白蛋白比值(APAR)对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患者创伤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该院治疗的130例多发伤患者为受试者,根据是否发生创伤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82例)和非脓毒症组(48例)。确诊为创伤脓毒症即日起连续随访28 d,根据预后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67例)和死亡组(15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水平,并计算APA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碱性磷酸酶、白蛋白、APAR对多发伤患者创伤脓毒症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多发伤患者创伤脓毒症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脓毒症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和APAR高于非脓毒症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碱性磷酸酶、白蛋白、APAR预测多发伤患者创伤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53(0.702~0.801)、0.849(0.798~0.900)、0.901(0.850~0.95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2.12 U/L、27.89 g/L、5.24,特异度分别为55.24%、66.16%、85.43%,灵敏度分别为91.67%、91.67%、84.12%。死亡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和APAR高于存活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年龄≥60岁占比、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及C反应蛋白、血乳酸、血肌酐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2.330,95%CI 1.568~3.462)、APACHEⅡ评分高(OR=2.056,95%CI 1.448~2.921)、碱性磷酸酶高表达(OR=2.479,95%CI 1.652~3.720)、白蛋白低表达(OR=2.525,95%CI 1.543~3.288)、APAR升高(OR=2.849,95%CI 1.848~4.394)是多发伤患者创伤脓毒症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PAR可作为预测多发伤患者创伤脓毒症的生物学指标,且APAR异常升高与患者创伤脓毒症预后存在关联。
    16  儿童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刘洁,孙杰,刘业琼,徐炜新 △
    2024(19):2386-2391.
    [摘要](36) [HTML](0) [PDF 2.33 M](978)
    摘要:
    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UMPP)的早期预测指标,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就诊于该院的15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建模组(112例)和验证组(47例)。建模组里再根据药物反应分为MUMPP组(51例)和MPP组(61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MUMPP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临床实用性和校准度。结果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D-二聚体是MUMP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建模组的AUC为0.938(95%CI 0.890~0.986),验证组的AUC为0.912(95%CI 0.832~0.99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的χ 2=3.768,P=0.877,阈值概率在5%~99%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用SII、CRP/ALB、D-二聚体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MUMPP患儿的预测准确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17  粪便miR-92a联合血清CEA、CA199、VEGF检测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陈健康 ,苗杰 △
    2024(19):2392-2395.
    [摘要](45) [HTML](0) [PDF 905.83 K](837)
    摘要:
    目的探讨粪便微小RNA-92a(miR-92a)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7例为结肠癌组,选取其中19例经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于术后6个月门诊随访,另选取7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及81例其他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为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粪便miR-92a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CA199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92a、CEA、CA199、VEGF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肠癌组粪便miR-92a阳性率与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肠癌组血清CEA、CA199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术前,结肠癌患者miR-92a阳性率及血清CEA、CA199、VEGF水平在术后6个月均明显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EA、CA199、VEGF、miR-92a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1,灵敏度为77.9%,特异度为91.3%。miR-92a+CEA联合检测时,AUC为0.899,灵敏度为77.9%,特异度92.8%。结论miR-92a、CEA、CA199、VEGF检测均对结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iR-92a与CE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结肠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且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18  表观健康人群血液细胞比值参考区间的建立与验证
    南京柱 ,张旭 ,袁慧 ,魏雪梅 ,张帅 ,王宸 ,李秀娟 ,鲁鸿昊 ,沈笑然 △
    2024(19):2396-2402.
    [摘要](36) [HTML](0) [PDF 1.74 M](900)
    摘要:
    目的建立我国北方成年人群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参考区间。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28-A3的文件要求分析数据。参照按照Dixon方法检查并判断离群值。根据性别或年龄因素进行亚群划分,并对不同亚群建立参考区间。参考区间采用双侧95%百分位数表示。结果NLR的总参考区间为0.90~3.82,MLR的总参考区间为0.09~0.33,PLR的总参考区间为71.20~246.87。统计结果显示,男性的NLR、PLR低于女性(P<0.001),而男性的MLR明显高于女性(P<0.001)。线性趋势图显示,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NLR、MLR和PLR存在明显变化。男性的NLR、MLR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LR则是50岁之前逐渐升高达到高峰,50岁后又逐渐降低。女性的NLR、MLR在50~<60岁时出现低谷,而PLR在50岁左右达到高峰。通过对模型集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超出参考区间范围的百分比均<10%。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中国北方地区健康成年人群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NLR、MLR、PLR参考区间。
    19  基于决策曲线分析血清铁蛋白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卞大晨 ,汪俊谷 ,戚玉清 ,羊祝奇 ,陈燕华 ,高慧
    2024(19):2403-2407.
    [摘要](32) [HTML](0) [PDF 2.46 M](972)
    摘要:
    目的基于决策曲线(DCA)和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血清铁蛋白(SF)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MPP患者104例为MPP组,另选取同期于泰州市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成人9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筛选发生MPP的影响因素。分析SF对发生MPP的诊断价值,寻求最佳临界值,并评估SF对MPP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乳酸脱氢酶、SF是患者发生MPP的独立危险因素,25-羟维生素D是其保护因素(P<0.05)。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SF的连续变化与MPP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当SF>127.68 ng/mL时,随着SF水平的升高,MPP发生风险越大;DCA分析结果显示,SF对MPP早期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SF具有较高的MPP早期诊断价值,与MPP发生大致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当SF>127.68 ng/mL时,随着SF水平的升高,MPP发生风险越大。
    20  聊城地区4 968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布
    王建红 ,袁盈 ,刘竣 ,冯宁 ,张璐 ,许友新 ,王阳旭 ,赵顺锋 △
    2024(19):2408-2414.
    [摘要](41) [HTML](0) [PDF 969.05 K](810)
    摘要:
    目的探讨聊城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现状,分析HPV基因分型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关系,为该地区宫颈癌的诊治及疫苗接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健康体检的女性4 968例相关资料,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TCT及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HPV感染及基因型分布情况,采用χ 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V不同分型对宫颈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HPV总感染率为21.05%,不同年龄段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695,P<0.001),其中>49~59岁HPV感染率最高,为26.85%,>59岁次之。在HPV不同感染类型中,单一感染占比最高(15.12%),双重感染次之(4.07%)。HPV感染率居前5位的高危基因型依次是HPV52、16、58、53、66,HPV单一感染中高危基因型以HPV16、52、58为主。1 046例HPV阳性人群的TCT分布: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占54.97%,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占29.64%、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占2.58%、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占11.47%、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占1.34%。HPV16、58、66的感染率与宫颈细胞学严重程度有关(χ 2趋势=23.765、7.807、16.12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16、18、31、33、35、39、51、52、53、56、58、59、66、68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相关。结论该地区HPV体检女性的感染风险较高,中老年女性为高发人群,高危型HPV52、16、58是该地区最常见的感染型别,HPV16型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21  非典型记忆B细胞在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研究
    杨婷,袁文君,李娜娜,孙瑞,庄亚飞,程巾,关凤军 △
    2024(19):2415-2419.
    [摘要](45) [HTML](0) [PDF 924.84 K](754)
    摘要:
    目的观察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FRNS)患儿外周血中非典型记忆B细胞的分布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 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对糖皮质激素 (GC) 反应分为非频繁复发肾病综合征 (NFRNS)组(25例)和FRNS组(35例)。另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GC治疗前后非典型记忆B细胞的变化,并与各临床数据作相关性分析。结果GC治疗前,FRNS组和NFRNS组总B细胞(CD19 +CD20 +)、总记忆B细胞(CD19 +CD20 +CD27 +)、静息记忆B细胞(CD19 +CD20 +CD21 +CD27 +)和非典型记忆B细胞(CD19 +CD20 +CD21 -CD27 -)比例均较对照组升高,且FRNS组较NFRNS组升高明显(P<0.05)。GC治疗后,FRNS组和NFRNS组总B细胞、总记忆B细胞、静息记忆B细胞、激活记忆B细胞(CD19 +CD20 +CD21 -CD27 +)和非典型记忆B细胞比例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FRNS组非典型记忆B细胞比例较NFRNS组和对照组升高(P<0.05)。GC治疗前,FRNS组和NFRNS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升高,免疫球蛋白G、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且FRNS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NFRNS组(P<0.05)。GC治疗前,FRNS组24 h尿蛋白定量与非典型记忆B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FRNS患儿外周血存在非典型记忆B细胞异常分布;非典型记忆B细胞升高可作为 FRNS患儿在GC治疗后复发的标志。
    22  lncRNA BCRT1、PTBP3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陈曼钦,刘健华,万冬冬 △
    2024(19):2420-2424.
    [摘要](31) [HTML](0) [PDF 2.65 M](1012)
    摘要: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乳腺癌相关转录物1(lncRNA BCRT1)、多聚嘧啶结合蛋白3(PTBP3)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该院诊治的12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lncRNA BCRT1、PTBP3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PTBP3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癌组织中lncRNA BCRT1与PTBP3 mRNA表达的相关性。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lncRNA BCRT1、PTBP3表达老年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老年乳腺癌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癌组织中lncRNA BCRT1表达为(2.84±0.63),高于癌旁组织(1.1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20, P<0.001)。癌组织中PTBP3 mRNA表达为(2.17±0.59),高于癌旁组织(0.7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22,P<0.001)。癌组织中lncRNA BCRT1表达与PTBP3 mRNA呈正相关(r=0.712,P<0.001)。lncRNA BCRT1、 PTBP3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BCRT1高表达组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 2=12.577,P<0.001)。PTBP3 mRNA高表达组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 2=9.617,P=0.002)。lncRNA BCRT1高表达组3年无进展生存期为(30.56±2.23)个月,短于低表达组的(33.65±1.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5,P<0.001)。PTBP3 mRNA高表达组3年无进展生存期为(31.66±2.15)个月,短于低表达组的(34.19±1.7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0,P<0.001)。lncRNA BCRT1高表达、PTBP3 mRNA高表达、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是老年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中lncRNA BCRT1、PTBP3表达升高,均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是评估老年乳腺癌无进展生存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23  Sema3B、HDAC4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探
    张慧慧 ,史文艳 ,师红利 ,蔺丽丽 △
    2024(19):2425-2428.
    [摘要](43) [HTML](0) [PDF 901.25 K](761)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信号素 (Sema)3B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4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RA患者110例为RA组,根据28项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分为活动期组(59例)和缓解期组(5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ema3B、HDAC4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A患者血清Sema3B、HDAC4水平与ESR、CRP和DAS28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ema3B、HDAC4对RA活动期的诊断价值。结果RA组血清Sema3B、HDAC4水平低于对照组,ESR、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血清Sema3B、HDAC4水平低于缓解期组,ESR、CRP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5)。RA患者血清Sema3B、HDAC4水平与ESR、CRP和DAS28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Sema3B、HDAC4联合诊断RA活动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大于血清Sema3B、HDAC4单独诊断的0.788、0.776(P<0.05)。结论RA患者血清Sema3B、HDAC4水平降低,与RA疾病活动性和炎症反应升高密切相关,血清Sema3B、HDAC4联合诊断RA的价值较高。
    24  sICAM-1及肿瘤标志物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关系分析
    陈顺琼,李少莹 △
    2024(19):2428-2432.
    [摘要](36) [HTML](0) [PDF 926.34 K](752)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3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102例皮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病将其分为合并组与未合并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学指标检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清sICAM-1、CYFRA21-1、CA125水平,分析上述3项指标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关系,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对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影响,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102例皮肌炎患者中合并间质性肺病48例(47.06%),未合并间质性肺病54例(52.94%);合并组乳酸脱氢酶、红细胞沉降率、sICAM-1、CYFRA21-1、CA125水平高于未合并组,用力肺活量低于未合并组(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CYFRA21-1、CA125水平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清sICAM-1(95%CI:1.012~1.040)、CYFRA21-1(95%CI:1.295~3.922)、CA125(95%CI:1.112~1.537)水平升高是皮肌炎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ICAM-1、CYFRA21-1、CA125水平对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43、0.753、0.806),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曲线下面积=0.862)。结论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血清sICAM-1、CYFRA21-1、CA125呈高表达,且三者联合可有效预测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发生。

    创刊:1980年

    编辑部主任:张耀元

    国际标准刊号:1673-4130

    国内统一刊号:50-1176/R

    国内邮发代号:78-26

    国外发行代号:SM 6575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