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卷第2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胃癌患者血清lncRNA NEAT1的表达及其意义
    张敏 ,朱慧婧 ,张小霞 ,顾益凤 ,鞠少卿 △
    2024(20):2433-2437.
    [摘要](95) [HTML](0) [PDF 1.53 M](725)
    摘要: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核富集转录本(NEAT)1的相对表达水平,探讨其应用于胃癌辅助诊断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胃癌初诊患者101例为胃癌组,胃良性病变患者60例为胃良性病变组,以及同期体检健康者76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标本中lncRNA NEAT1相对表达水平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分析lncRNA NEAT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ncRNA NEAT1、CEA、CA19-9单独及联合应用时的诊断效能。结果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血清中lncRNA NEAT1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163(1.357,2.843)、1.176(0.677,1.381)、1.063(0.570,1.3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467,P<0.001)。胃癌患者血清lncRNA NEAT1相对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P=0.353)、年龄(P=0.382)无关,而与肿瘤最大径(P=0.031)、TNM分期(P=0.037)及淋巴结转移(P=0.046)有关。胃癌患者血清中lncRNA NEAT1相对表达水平与CEA、CA19-9均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lncRNA NEAT1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和灵敏度均高于CEA、CA19-9单独诊断,三者联合诊断时效能最高。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lncRNA NEAT1相对表达水平升高,且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相关,lncRNA NEAT1有望成为胃癌辅助诊断新的标志物。
    2  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 CCAT2和NDRG1的表达及意义
    周钰杰 ,杨芳 ,严晶 ,钱政
    2024(20):2437-2442.
    [摘要](59) [HTML](0) [PDF 2.10 M](709)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物2(CCAT2)、N-myc下游调节基因(NDRG)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行CRC根治性手术治疗的96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lncRNA CCAT2、NDRG1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lncRNA CCAT2、NDRG1 mRNA表达组患者的预后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RC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较高,NDRG1 mRNA表达及蛋白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比较,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CR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较高,NDRG1 mRNA表达较低(P<0.05)。lncRNA CCAT2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lncRNA CCAT2低表达组,而NDRG1 mRNA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NDRG1 mRNA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ncRNA CCAT2、NDRG1 mRNA是CRC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CRC组织中lncRNA CCAT2表达升高,NDRG1表达降低,二者均参与CRC肿瘤的进展,可作为评估CRC患者生存预后的新指标。
    3  呼伦贝尔地区HvKp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田媛 ,高万里 ,孙辉 ,刘先伟 ,张仕华 ,孙刚 △
    2024(20):2443-2448.
    [摘要](66) [HTML](0) [PDF 1.30 M](637)
    摘要:
    目的探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与其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抗感染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的519株菌株。采用拉丝试验区分高黏菌株(HMV-Kp)与非HMV-Kp,普通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rmpA、rmpA2、iutA基因的检测并筛选出HvKp菌株,对其中60株HvKp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并绘制最小生成树,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vKp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HMV-Kp检出率为39.69%,HvKp检出率为37.19%,HvKp中HMV-Kp占76.68%。科室中普外科HvKp检出率最高,标本中脓液标本HvKp检出率最高。经ST分型比对,60株HvKp菌株共检出18种分型,ST23型最常见,占50.00%,其次为ST86型占8.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肝脓肿、其他组织器官感染或化脓、近3个月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HvKp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vKp与HMV-Kp菌株存在较强的关联,ST23型为本研究的优势分型,男性、肝脓肿、其他组织器官感染或化脓、近3个月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HvKp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4  脓毒症外泌体miR-1306-5p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宋婷婷,柴瑞峰,李颖,史星宇,李建 △
    2024(20):2449-2455.
    [摘要](98) [HTML](0) [PDF 6.44 M](789)
    摘要:
    目的研究脓毒症血浆源性外泌体微小RNA-1306-5p(miR-1306-5p)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炎症、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的调控作用,并探讨潜在机制。 方法分离脓毒症血浆源性外泌体和健康血浆外泌体,分为健康血浆外泌体组和脓毒症血浆源性外泌体组。用电镜观察外泌体,分析两组外泌体物理参数,并检测外泌体中miR-1306-5p的表达。将肠黏膜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miR-1306-5p模拟物的阴性对照组(mimic-NC组)、miR-1306-5p模拟物组(mimic组)、mimic联合过表达Polo样激酶1(PLK1)的空载体组(mimic-PLK1-EV组)、mimic联合过表达PLK1组(mimic+PLK1-OE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中miR-1306-5p和PLK1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记法检测miR-1306-5p的靶基因PLK1、胱天蛋白酶(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miR-1306-5p和PLK1的结合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细胞的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表达,试剂盒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结果脓毒症血浆源性外泌体和健康血浆外泌体均呈椭球形,物理参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血浆外泌体组比较,脓毒症血浆源性外泌体组中的miR-1306-5p的表达上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证实,PLK1是miR-1306-5p的靶基因。与mimic-NC组比较,mimic组miR-1306-5p、TNF-α、IL-6、IL-8、IL-1β、caspase3、Bax、ROS、MDA的表达上调,细胞凋亡率增加,PKL1、Bcl-2、GSH、SOD的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mic+PLK1-EV组比较,mimic+PLK1-OE组TNF-α、IL-6、IL-8、IL-1β、caspase3、Bax、ROS、MDA的表达明显下调,细胞凋亡率降低,PKL1、Bcl-2、GSH、SOD的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血浆源性外泌体miR-1306-5p通过靶向抑制PKL1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炎症、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
    5  肺癌患者血清IL-1β、CAR及HBP水平与化疗期间继发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关系
    宋静静,王缚鲲,张会峰,刘叶,蒋梦雨,安黎云 △
    2024(20):2456-2460.
    [摘要](56) [HTML](0) [PDF 1.65 M](646)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及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与化疗期间继发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75例,均予以化疗方案,根据其是否继发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与非感染组(13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IL-1β、HBP水平及CA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继发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1β、CAR、HBP对化疗期间继发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血清IL-1β、HBP水平及CAR的肺癌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感染组吸烟、病理分期、糖尿病、化疗周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解剖部位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IL-1β、HBP水平及CAR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解剖部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理分期、化疗周期及血清IL-1β、HBP、CAR均为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继发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IL-1β、CAR、HBP单独预测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0.732、0.796,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49%、90.58%;IL-1β、CAR、HBP高水平亚组的肺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水平亚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IL-1β、HBP水平及CAR升高与化疗期间继发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有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预测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及死亡风险。
    6  血清SLC7A11、JAK2水平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毛晓琴 ,郑爱华 ,何盛琴 ,张珊
    2024(20):2461-2466.
    [摘要](43) [HTML](0) [PDF 961.50 K](65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Janus激酶2(JAK2)水平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ANVUGI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NVUGIB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31例)、中度组(44例)、轻度组(33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41例)和预后良好组(67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LC7A11、JAK2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SLC7A11、JAK2水平与Framingham风险(FRS)、格拉斯哥-布拉奇福德出血(GB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NV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LC7A11、JAK2对ANV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不同严重程度的ANVUGIB患者血清SLC7A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JAK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SLC7A11水平逐渐降低,血清JAK2水平及FRS、GBS评分逐渐升高(均P<0.05)。ANVUGIB患者血清SLC7A11水平与FRS、GBS评分均呈负相关,血清JAK2水平与FRS、GBS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预后不良组出血量>400 mL的患者占比、红细胞分布宽度、FRS评分、GBS评分、JAK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血红蛋白、SLC7A1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出血量>400 mL、JAK2水平升高是ANV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SLC7A11水平升高是保护因素(均P<0.05)。血清SLC7A11、JAK2联合预测ANV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SLC7A11=3.086、Z二者联合-JAK2=2.330,P=0.020、0.030)。结论ANVUGIB患者血清SLC7A11水平降低、JAK2水平升高,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二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具有更高效能。
    7  血清HMGB1、CTRP3水平与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关系
    安文涛 ,吕品 ,李瑞峰 ,周浩
    2024(20):2467-2471.
    [摘要](41) [HTML](0) [PDF 939.12 K](63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1q/TNF相关蛋白(CTRP)3与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于该院治疗的145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腰椎狭窄节段数分为单节段组(89例)和多节段组(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HMGB1、CTRP3水平,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等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清HMGB1、CTRP3水平,分析血清HMGB1、CTRP3水平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腰椎狭窄节段数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CTRP3水平对患者腰椎功能的诊断价值。结果多节段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血清HMGB1水平高于单节段组(P<0.05),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血清CTRP3水平低于单节段组(P<0.05)。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CTRP3、JOA评分均呈负相关(r=-0.544、-0.616,P<0.001),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453,P<0.001);血清CTRP3水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550,P<0.001),与JOA评分呈正相关(r=0.619,P<0.001);JOA评分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48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JOA评分和血清CTRP3水平为患者多节段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VAS评分和血清HMGB1水平为患者多节段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HMGB1、CTRP3水平可以作为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诊断的效果更好(P<0.05)。结论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血清HMGB1、CTRP3水平与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密切相关,两指标联合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的临床诊断。
    8  CCL20-CCR6轴、CA125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疾病转归的临床价值
    黄青,黄广伟,曹光营,詹鹏
    2024(20):2471-2475.
    [摘要](74) [HTML](0) [PDF 946.43 K](693)
    摘要: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趋化因子受体6(CCR6)轴、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疾病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9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9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CL20、CCR6、CA125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患者入院时血清CCL20、CCR6、CA125水平,分析研究组血清CCL20、CCR6、CA125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入院时血清CCL20、CCR6、CA125水平,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入院时血清CCL20、CCR6、CA125水平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CL20、CCR6、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重度患者血清CCL20、CCR6、CA125水平高于中度、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研究组血清CCL20、CCR6、CA125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既往心肌梗死史及血清CCL20、CCR6、CA125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年龄、既往心肌梗死史、血清CCL20、CCR6、CA125水平均为AMI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入院时血清CCL20、CCR6、CA125单独预测AMI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0.819、0.778,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36,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入院时血清CCL20、CCR6、CA125水平联合在预测AMI患者PCI后预后不良方面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可为临床预测患者疾病转归方向提供可靠依据。
    9  血清GDF-11、S100A4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效能
    宋强 ,邵珲 ,谢航 ,关红 ,彭娜 ,谢新明 △
    2024(20):2476-2480.
    [摘要](57) [HTML](0) [PDF 945.33 K](68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钙卫蛋白A4(S100A4)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AG术的5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IN将其分为非肾病组(472例)与肾病组(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DF-11、S100A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G术后CIN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GDF-11、S100A4对CAG术后CIN的预测价值。结果肾病组血清GDF-11、S100A4水平高于非肾病组(P<0.05)。肾病组对比剂剂量、术后血肌酐水平高于非肾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比剂剂量≥131.84 mL(OR=2.158,95%CI 1.284~3.627)、术后血肌酐≥87.57 μmol/L(OR=2.445,95%CI 1.533~3.898)、GDF-11≥450.84 ng/mL(OR=3.043,95%CI 1.789~5.177)是CAG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GDF-11、S100A4预测CAG术后CIN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61(95%CI 0.810~0.912)、0.798(95%CI 0.747~0.84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50.84 ng/mL、86.98 pg/mL,特异度分别为65.89%、57.62%,灵敏度分别为94.74%、94.74%,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 0.856~0.957),特异度为87.09%,灵敏度为84.26%。结论血清GDF-11、S100A4水平升高与CAG术患者术后发生CIN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CAG术患者术后发生CIN的生物学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的效能更高。
    1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继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血清Furin、sTWEAK对其的预测价值分析
    李蕊,朱伟,许洁,谢亚荣 △
    2024(20):2480-2484.
    [摘要](69) [HTML](0) [PDF 950.92 K](66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继发心肌损伤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弗林蛋白酶(Furin)、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物(sTWEAK)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46例AOPP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3 d,根据是否继发中毒性心脏病分别分为无心肌损伤组(84例)和心肌损伤组(62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OPP患者继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患者血清Furin、sTWEAK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Furin、sTWEAK对AOPP患者继发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146例AOPP患者共有62例发生心肌损伤,发生率为42.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服药至入院时间、农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及年龄≥60岁、中毒程度为重度、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20分的比例高于无心肌损伤组(P<0.05)。心肌损伤组血清Furin、sTWEAK水平均高于无心肌损伤组(P<0.05)。血清Furin、sTWEAK预测AOPP患者继发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74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96,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毒程度重度(OR=2.054,95%CI 1.256~3.360),APACHEⅡ评分≥20分(OR=2.323,95%CI 1.334~4.046),血清Furin≥129.48 ng/L(OR=3.380,95%CI 1.689~6.766),血清sTWEAK≥845.86 ng/L(OR=4.988,95%CI 2.057~12.097)均是影响AOPP患者继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OPP患者继发心肌损伤与其中毒程度及APACHEⅡ评分有关,且血清Furin、sTWEAK水平在AOPP继发心肌损伤患者中升高,对预测AOPP继发心肌损伤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1  血清CTSB、lncRNA MALAT1水平与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后预测价值
    廖春燕 ,王海容 ,刘毅
    2024(20):2485-2491.
    [摘要](44) [HTML](0) [PDF 973.38 K](638)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B(CTSB)、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lncRNA MALAT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A-AKI患者为SA-AKI组,另选取同期80例单纯脓毒症患者为单纯脓毒症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SA-AKI患者分为1期(22例)、2期(27例)、3期(31例),并根据28 d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CTSB与lncRNA MALAT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AK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TSB、lncRNA MALAT1水平对SA-AKI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单纯脓毒症组比较,SA-AKI组血清CTSB、lncRNA MALAT1水平升高(P<0.05)。1期、2期、3期SA-AKI患者血清CTSB、lncRNA MALAT1水平依次升高(P<0.05)。80例SA-AKI患者28 d病死率为43.75%。AKI分期3期、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血乳酸、CTSB、lncRNA MALAT1升高为SA-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TSB联合lncRNA MALAT1水平预测SA-AK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大于血清CTSB、lncRNA MALAT1水平单独预测的0.797、0.793(P<0.05)。结论SA-AKI患者血清CTSB、lncRNA MALAT1水平升高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CTSB联合lncRNA MALAT1水平对SA-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12  CRP、PCT、IFN-γ、IL-6及IFN-γ/IL-10的联合检测对HIV/TB双重感染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高雯琬 ,周奉 ,李佩波 ,付晓 ,魏成丽 ,王鹏森 ,何瑛 ,李同心 △
    2024(20):2491-2495.
    [摘要](54) [HTML](0) [PDF 942.58 K](644)
    摘要:
    目的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结核病(TB)患者和HIV/TB双重感染者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6、IL-4、IL-2、IL-17A和IFN-γ/IL-10]表达差异,以期为临床早期判断HIV感染者是否具有HIV/TB双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该中心就诊的103例HIV感染者(HIV组)、42例TB患者(TB组)和67例HIV/TB双重感染者(HIV/TB组)的病历资料和临床信息。所有患者均进行CRP、PCT和细胞因子检测,分析其在3组间的表达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价其筛查能力。结果与HIV组和TB组比较,HIV/TB组CRP、PCT、IFN-γ、IL-10、IL-6水平及IFN-γ/IL-1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onferroni校正结果显示,CRP、PCT、IFN-γ、IL-6水平和IFN-γ/IL-10在HIV组和HIV/TB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RP、PCT、IFN-γ、IL-6和IFN-γ/IL-10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的AUC。结论CRP、PCT、IFN-γ、IL-6、IFN-γ/IL-10联合检测可以帮助临床早期筛查HIV感染者和HIV/TB双重感染者。
    13  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及炎症指标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沈怡琦,王佳,曹羽 △
    2024(20):2496-2500.
    [摘要](51) [HTML](0) [PDF 932.86 K](69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指标及外周血炎症指标在先兆流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于该院就诊的33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40例妊娠早期及中期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常规凝血指标、TEG的检测,分析TEG、常规凝血指标及外周血炎症指标在先兆流产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D-二聚体(DD)、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RP、凝固角(α)、最大振幅(MA)、凝血综合指数(CI)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短于对照组(P<0.05)。对TEG和常规凝血指标及炎症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后显示,R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正相关(P<0.05),K与纤维蛋白原(FIB)呈负相关(P<0.05),α与FIB呈正相关(P<0.05),MA、CI与血小板计数(PLT)、FIB呈正相关(P<0.05);R、K与WBC、NEU、NLR呈负相关(P<0.05),α与CRP、WBC、NEU、NLR呈正相关(P<0.05),MA、CI与WBC、NEU、NLR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CRP、α及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748、0.922、0.959(P<0.001)。结论TEG可用于评估先兆流产患者的凝血功能,其联合常规凝血指标及外周血炎症指标能够为临床辅助诊断先兆流产提供重要依据,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4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血清miR-222-3p、miR-206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戴洪玲 ,管城 ,陈亮
    2024(20):2501-2505.
    [摘要](60) [HTML](0) [PDF 933.70 K](702)
    摘要: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血清微小RNA-222-3p(miR-222-3p)、微小RNA-206(miR-206)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29例)、中度狭窄组(35例)、重度狭窄组(26例)。另选取在该院体检的9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各组血清miR-222-3p、miR-206水平进行检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分析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颈动脉超声指标及血清miR-222-3p、miR-206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miR-222-3p水平升高,血清miR-206水平降低(P<0.05)。与轻度狭窄组比较,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容积(EDV)及血清miR-222-3p水平升高,血清miR-206水平降低(P<0.05);与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EVD、PSV及血清miR-222-3p水平升高,miR-206水平降低(P<0.05)。EVD、PSV、血清miR-222-3p水平是脑梗死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血清miR-206水平是脑梗死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EVD、PSV联合血清miR-222-3p、miR-206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99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36%和93.10%,优于EVD、PSV、血清miR-222-3p、miR-206单独诊断(Z四者联合-EVD=2.927、P=0.003,Z四者联合-PSV=2.834、P=0.005,Z四者联合-miR-222-3p=3.300、P=0.001,Z四者联合-miR-206=3.730、P<0.001)。结论颈部血管彩超联合血清miR-222-3p、miR-206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15  胃癌患者血清miR-892b、GROβ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文思敏,吕婷,雷蕾,王玲玲,史良玉 △
    2024(20):2506-2510.
    [摘要](49) [HTML](0) [PDF 939.46 K](632)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微小RNA-892b(miR-892b)、生长相关癌基因产物β(GROβ)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并同期选取100例胃镜检查正常的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892b、GROβ水平,分析血清miR-892b、GROβ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组血清miR-892b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GRO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胃癌患者血清miR-892b、GRO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24例胃癌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1年,91例患者存活,总生存率为73.39%。胃癌患者1年总生存率与其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血清miR-892b高表达、GROβ低表达胃癌患者1年总生存率分别高于血清miR-892b低表达、GROβ高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程度(HR=1.839,95%CI 1.048~3.227),淋巴结转移(HR=1.791,95%CI 1.076~2.982),TNM分期Ⅲ~Ⅳ期(HR=1.660,95%CI 1.015~2.715),血清miR-892b低表达(HR=3.040,95%CI 1.592~5.805),血清GROβ高表达(HR=2.277,95%CI 1.503~3.45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miR-892b水平降低,GROβ水平升高,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表达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可作为辅助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16  hsa_circ_008200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钦君,季沈杰,黄楠,黄颖 △
    2024(20):2511-2515.
    [摘要](48) [HTML](0) [PDF 1.33 M](665)
    摘要: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hsa_circ_008200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HCC患者70例为HCC组,肝硬化(LC)患者55例为L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5例为CHB组,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清 hsa_circ_0082002相对表达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sa_circ_0082002和AFP对HCC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HCC组、LC组、CHB组和对照组血清hsa_circ_0082002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750(1.925,4.393)、2.199(1.416,2.850)、1.591(0.925,2.107)和1.035(0.666,1.680),HCC组血清hsa_circ_0082002相对表达水平高于LC组、CHB组和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sa_circ_0082002、AFP鉴别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779,二者联合检测的AUC达0.871,其灵敏度为75.71%,特异度为83.13%。结论血清hsa_circ_0082002可能是HCC辅助诊断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BMP4、Netrin-4水平与病情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彭祖江 ,曹朝霞 ,曾芳馨 ,王龙英 ,唐倩
    2024(20):2515-2519.
    [摘要](45) [HTML](0) [PDF 944.73 K](662)
    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神经轴突导向因子4(Netrin-4)水平,并研究其与患者病情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分为DR组(108例)和非DR组(78例),同期选取该院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依据DR患者病情分期将DR患者分为Ⅰ期(19例),Ⅱ期(14例),Ⅲ期(22例),Ⅳ期(23例),Ⅴ期(18例),Ⅵ期(12例),依据DR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残疾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72例)及预后不良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BMP4、Netrin-4、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不同病情分期DR患者血清BMP4、Netrin-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预后DR患者血清BMP4、Netrin-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R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DR组FPG、HbA1c、SBP、DBP、TG、TC、BMP4、Netrin-4水平高于对照组及非DR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及DR组(P<0.05)。不同病情分期DR患者血清BMP4、Netrin-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BMP4及Netrin-4水平是DR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BMP4、Netrin-4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BMP4、Netrin-4水平联合诊断DR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DR患者血清BMP4、Netrin-4水平升高,可辅助评估患者病情分期,联合诊断患者预后不良的效果较好。
    18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李为强 ,王祥 ,戴京京 △
    2024(20):2520-2523.
    [摘要](89) [HTML](0) [PDF 1.87 M](770)
    摘要:
    目的分析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该院确诊的470例RA患者,根据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将RA患者分为抗CCP抗体、RF阴性组(52例)、抗CCP抗体阳性RF阴性组(70例)、抗CCP抗体阴性RF阳性组(18例)、抗CCP抗体、RF阳性组(330例)共4组,另同期选取3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计算每组SII和SIRI后,用Kruskal-Wallis检验抗CCP抗体、RF阴性组、抗CCP抗体阳性RF阴性组、抗CCP抗体阴性RF阳性组、抗CCP抗体、RF阳性组RA患者与对照组的SII和SIRI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II和SIRI对抗CCP抗体、RF阴性组、抗CCP抗体阳性RF阴性组、抗CCP抗体阴性RF阳性组、抗CCP抗体、RF阳性组RA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4组RA患者的SII和SI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I在评估4组RA患者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9、0.724、0.709和0.774;SIRI在评估4组RA患者时的AUC分别为0.679、0.729、0.679和0.772。结论SII和SIRI在RA患者中均升高,并对RA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19  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血清PTX3、SOCS3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齐圆圆 ,张静 ,贾亚茹 ,范中娥
    2024(20):2524-2528.
    [摘要](37) [HTML](0) [PDF 942.58 K](662)
    摘要:
    目的探究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rURTIs)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在黄骅市人民医院就诊的rURTIs患儿132例作为研究组,依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分为轻度组75例、中度组43例、重度组14例。选取同时期在黄骅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PTX3、SOCS3、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rURTIs患儿中血清PTX3与SOCS3水平的相关性及二者与IL-6、TNF-α和CRP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URTIs发生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TX3、SOCS3水平诊断rURTIs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PTX3、SOCS3、IL-6、TNF-α、CRP水平升高(P<0.05)。随着rURTIs病情越严重,血清PTX3、SOCS3水平越高(P<0.05)。rURTIs患儿血清中PTX3水平与SOCS3呈正相关(r=0.642,P<0.05),且rURTIs患儿血清中PTX3和SOCS3水平均与IL-6、TNF-α、CRP呈正相关(P<0.05)。血清PTX3、SOCS3、IL-6、TNF-α、CRP是影响rURTI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TX3、SOCS3水平分别及二者联合诊断rURTI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33、0.833、0.914,二者联合诊断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PTX3=2.607,Z二者联合-SOCS3=2.679,P<0.05)。结论rURTIs患儿血清PTX3、SOCS3水平明显升高,二者水平呈正相关,二者联合可用于rURTIs的早期诊断。
    20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李鑫 综述,刘兴梅 ,张华 △,莫非 审校
    2024(20):2529-2532.
    [摘要](114) [HTML](0) [PDF 919.18 K](1070)
    摘要:
    慢性肾脏病(CKD)起病隐匿,随着患病率的逐年上升,部分患者就诊时已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是世界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及时的诊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提高预后。目前研究表明,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缺氧是CKD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是机体对缺氧反应的主要核转录因子之一,在能量代谢、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过程中对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调控作用。故该文将对HIF-1α在CK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CKD的防治提供更多有效策略。
    21  心血管活性肽Salusins的最新研究进展
    潘瑾彤,范叶,王宇学 综述,刘湘 △ 审校
    2024(20):2534-2538.
    [摘要](57) [HTML](0) [PDF 960.38 K](688)
    摘要: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了公众的健康,所以找到早期诊断、治疗的靶点尤为重要。Salusins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血管活性肽,已经有研究证明了Salusins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Salusins具有两种亚型,分别是Salusin-α、Salusin-β。Salusin-α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减少炎症及氧化应激,抑制动脉粥样硬化;Salusin-β主要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该文综述了有关于Salusins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22  脑梗死患者血浆miR-129-5p、PHLD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
    王鸿雁,白雪,周翔
    2024(20):2539-2542.
    [摘要](71) [HTML](0) [PDF 973.02 K](688)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微小RNA-129-5p(miR-129-5p)、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域家族A成员1蛋白(PHLD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将斑块表面光滑且回声强的归为稳定斑块组(37例),斑块低回声/表面不光滑/偏心指数>2/存在血流信号的归为不稳定斑块组(52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损伤组(≤15分,63例)和重度损伤组(>15分,2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miR-129-5p、PHLDA1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iR-129-5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HLDA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升高(P<0.001),miR-129-5p水平降低(P<0.001);D-二聚体、CRP、PHLDA1是导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4、1.392、1.376,P<0.05),miR-129-5p为其保护因素(OR=0.752,P<0.05)。与轻中度损伤组比较,重度损伤组患者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升高(P<0.001),miR-129-5p水平降低(P<0.001)。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CRP和PHLDA1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71、0.532、0.435,P<0.001),miR-129-5p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27,P<0.001)。结论血浆miR-129-5p和PHLDA1在脑梗死患者中表达异常,且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23  卵巢癌患者组织中RNF187和Notch1表达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李红霞,曾欢 △
    2024(20):2542-2545.
    [摘要](37) [HTML](0) [PDF 1.44 M](642)
    摘要: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187(RNF187)和Notch1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住院手术的168例卵巢癌患者术中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整理其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NF187、Notch1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NF187与Notch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NF187和Notch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卵巢癌组织中RNF187、Notch1蛋白的高表达率明显较高(P<0.05)。卵巢癌组织RNF187和Notch1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NF187及Notch1表达呈正相关(r=0.418,P<0.05)。卵巢癌组织中RNF187和Notch1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RNF187和Notch1低表达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NF187、Notch1、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RNF187、Notch1高表达,与FIGO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判断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24  血清IL-33、NOX4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柴祥 ,熊建平 ,郑宏伟 ,王嗣嵩 ,罗磊 ,罗永川 △
    2024(20):2546-2549.
    [摘要](43) [HTML](0) [PDF 910.96 K](652)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ACH)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ACH患者110例为ACH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10例为对照组。ACH组患者经治疗后统计其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1例)和预后不良组(3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33与NOX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IL-33、NOX4水平对A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CH组血清IL-33、NOX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IL-33、NOX4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33、NOX4水平升高均是影响A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OR=1.495、1.523,均P<0.05);血清IL-33、NOX4及联合预测ACH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95%CI 0.767~0.909)、0.767(95%CI 0.677~0.843)、0.891(95%CI 0.817~0.942),联合诊断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ZIL-33=1.978、ZNOX4=2.485,均P<0.05)。结论IL-33、NOX4水平在ACH患者及其预后不良患者血清中均升高,二者对ACH患者预后不良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检测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
    25  血清HIF-1α、P2X7R联合高频超声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谭静 ,舒志成 △
    2024(20):2549-2553.
    [摘要](57) [HTML](0) [PDF 942.92 K](710)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G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武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GA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86例非GA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IF-1α、P2X7R水平,分析血清HIF-1α和P2X7R、高频超声检查对GA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HIF-1α、P2X7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A患者血清HIF-1α、P2X7R均与点状强回声、“双轨”征、滑膜增厚征呈正相关(P<0.05),与非均匀回声结节、关节腔积液无明显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HIF-1α、P2X7R诊断G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0.881;高频超声诊断GA与临床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685,P<0.05);高频超声联合血清HIF-1α、P2X7R诊断GA的准确度为89.67%,与临床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91,P<0.05),与高频超声、HIF-1α和P2X7R单独诊断比较,三者联合诊断GA的效能更高。结论慢性GA患者血清HIF-1α、P2X7R水平升高,其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慢性GA具有较高的效能。
    26  血清miR-543、PLA2G12A水平变化与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探究
    惠璐璐,庞竹怡 △
    2024(20):2553-2556.
    [摘要](38) [HTML](0) [PDF 911.17 K](62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53(miR-543)、磷脂酶A2 ⅫA组基因(PLA2G12A)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结肠癌患者100例为癌症组,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和预后不良组(41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4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iR-543、PLA2G12A水平,分析miR-543与PLA2G12A的靶向关系及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评估血清miR-543、PLA2G12A水平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癌症组血清miR-543水平(2.17±0.64)高于对照组(1.03±0.24),PLA2G12A水平(0.62±0.08)低于对照组(1.01±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miR-543水平(2.75±0.56)高于预后良好组(1.77±0.42),PLA2G12A水平(0.46±0.12)低于预后良好组(0.73±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543、PLA2G12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血清miR-543与PLA2G12A存在靶向结合位点,miR-543水平与PLA2G12A呈负相关(r=-0.427,P<0.05),血清miR-543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535,P<0.05),PLA2G12A水平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578,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iR-543、PLA2G12A联合检测评估预后效果更佳(Z二者联合-miR-543=2.196、P=0.028,Z二者联合-PLA2G12A=3.279,P=0.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miR-543水平升高,PLA2G12A水平降低,二者与临床分期有关,且可能是结肠癌患者预后评估指标。
    27  血清Gal-3、CKLF1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李杨 ,温鑫 ,侯雪松
    2024(20):2556-2560.
    [摘要](37) [HTML](0) [PDF 927.15 K](628)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CRS)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趋化素样因子1(CKLF1)水平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燕化医院行鼻内镜手术的CRS患者106例为CRS组,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为参照组。CRS组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为术后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75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al-3、CKLF1水平,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CRS患者血清Gal-3、CKLF1水平与术后感染、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S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l-3、CKLF1水平对CRS患者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结果CRS组血清Gal-3、CKLF1水平高于参照组,术后复发组血清Gal-3、CKLF1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CRS患者术后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多发性鼻息肉、头痛、眩晕、结合药物治疗、术后感染、干扰素-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5、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患者血清Gal-3水平与CKLF1呈正相关(r=0.340,P<0.001);血清Gal-3、CKLF1水平与术后感染、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Gal-3、CKLF1、术后感染是CRS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Gal-3、CKLF1联合检测评估CRS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ZGal-3-联合=2.943、P=0.003,ZCKLF1-联合=1.978、P=0.048)。结论术后复发患者血清Gal-3、CKLF1水平较高,对CRS患者术后复发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创刊:1980年

    编辑部主任:张耀元

    国际标准刊号:1673-4130

    国内统一刊号:50-1176/R

    国内邮发代号:78-26

    国外发行代号:SM 6575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