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卷第2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技术对肺癌患者外周血IL-1β、IL-6、IFN-γ水平测定及与hs-CRP的相关性分析
    王芳 ,刘莲芳 ,王蕾 ,徐国新 ,何丽 ,周勤峰 △
    2024(21):2561-2565.
    [摘要](163) [HTML](0) [PDF 1.63 M](672)
    摘要:
    目的探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技术在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干扰素γ(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下称该院)肿瘤科和肺病科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30例肺炎患者作为肺炎组,同时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IFN-γ水平,同时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外周血全血中hs-CRP水平。结果肺癌组与对照组比较,IL-1β、IL-6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IL-1β、IL-6、IFN-γ、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癌组与肺炎组比较,IL-6、IFN-γ、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且IL-1β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肺炎组IL-6和hs-CRP水平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IL-1β、IL-6、IFN-γ可以作为有效评估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辅助指标,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对于肺癌的诊断及监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2  GM试验联合血清白蛋白构建肺曲霉菌病预测诊断模型
    翟云霞 ,胥萍 ,赵静 ,薛婧 ,郦芳华 ,李晋 Δ
    2024(21):2566-2572.
    [摘要](59) [HTML](0) [PDF 5.48 M](671)
    摘要:
    目的通过对肺曲霉菌病(PA)患者和其他肺部疾病患者的生化指标、营养状况和免疫水平进行评估,构建PA的预测模型,提高临床P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该院的40例PA患者和39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分析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和细胞亚群的表达趋势及组间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联合临床检验指标构建PA预测诊断模型。结果在PA患者和其他肺部疾病患者组间比较发现,血清GM试验、G试验、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组患者的肺泡灌洗液GM试验水平显著高于血清GM试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GM试验作为PA诊断独立预测因子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度[0.85<曲线下面积(AUC)<0.95],白蛋白、自然杀伤细胞、CD4 +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具有一般预测效能(0.70
    3  血清循环核小体、乳酸及丙酮酸检测在胰腺肿瘤辅助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王一然 ,艾子译 ,阿卜莱海提·图尔贡 ,王玥 ,刘旭骏 ,司文喆 △
    2024(21):2572-2576.
    [摘要](80) [HTML](0) [PDF 1.35 M](682)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胰腺其他肿瘤患者和健康者血清中循环核小体、乳酸和丙酮酸的水平,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因子与代谢产物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26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胰腺其他肿瘤组包括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1例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9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26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循环核小体和乳酸、丙酮酸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胰腺其他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公共数据库中不同分期的胰腺癌患者的代谢组学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相比较,乳酸(P<0.001)、丙酮酸(P<0.001)、循环核小体(P<0.00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3种标志物对诊断胰腺导管腺癌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此外,3种标志物在实验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其他胰腺肿瘤组血清的表达水平,提示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种类的胰腺肿瘤;在胰腺其他肿瘤组的血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望成为新的胰腺肿瘤风险指标;其中丙酮酸在联合模型里差异最显著。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在不同分期的胰腺癌患者中,丙酮酸与乳酸均为差异代谢物。结论循环核小体、乳酸和丙酮酸在3组之间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胰腺癌的新标志物方向。
    4  SAT-TB检测法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赖静文 ,彭柯皓 ,徐镠粤 ,赖晓宇 ,黎敬忠 ,余美玲 ,梁鸿迪 ,陈珣珣 △
    2024(21):2577-2582.
    [摘要](56) [HTML](0) [PDF 1.97 M](670)
    摘要:
    目的评估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法(SAT-TB)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广州市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就诊的6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液基夹层杯法、罗氏培养法、SAT-TB检测法对其进行疗效评估。所有患者均接受2HRZE/4HR标准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并在治疗第2、4、8周时分别使用液基夹层杯法、罗氏培养法、SAT-TB检测法检测患者痰液标本。结果62例患者中,罗氏培养法检测阳性54例,阴性8例,SAT-TB检测法阳性47例,阴性15例;结核分枝杆菌(MTB)-DNA检测阳性60例,阴性2例;3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10%(54/62)、75.81%(47/62)、96.77%(60/62)。以罗氏培养法结果作为标准,SAT-TB和MTB-DNA灵敏度分别为97.87%(46/47)和90.00%(54/60),特异度分别为46.67%(7/15)和100.00%(2/2)。罗氏培养法与SAT-TB和MTB-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0.070、P<0.05,χ 2=13.985、P<0.05),SAT-TB和MTB-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365、P<0.05)。第2、4、8周采用3种方法检测痰MTB阴转率分别为69.35%(43/62)、29.03%(18/62)、41.94%(26/62),77.42%(48/62)、59.68%(37/62)、58.06%(36/62),82.26%(51/62)、79.03%(49/62)、75.81%(47/62);SAT-TB检测法与液基夹层杯法在第2、4周MTB阴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365、P<0.05,χ 2=4.465、P<0.05),与第2、4、8周罗氏培养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726、P>0.05,χ 2=0.000、P>0.05,χ 2=0.046、P>0.05)。结论使用SAT-TB检测法对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可以准确快速地评估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和治疗效果,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方法。
    5  2019-2023年某院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马建萍 张学亮 赵黎晴 王春晴 △
    2024(21):2582-2587.
    [摘要](74) [HTML](0) [PDF 1011.41 K](671)
    摘要:
    目的分析2019-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该院)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16 465例MP检测阳性患者的基本入院信息、检测结果及相关诊断结果,分析该院MP阳性患者人数分布特征和疾病类型的分布特征。结果该院MP感染阳性率从高到低为2021、2019、2020、2022、2023年(P<0.05);门诊部MP阳性病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2023年、2021年、2022年、2019年、2020年(P<0.05);MP的流行季节主要为春季和冬季;近5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阳性率男性略高于女性,其中2020年和2022年的男性占比高于2019年和2021年(P<0.05);2019年、2020年和2022年的男性占比高于2023年(P<0.05);MP感染患者年龄分段主要集中在小于14岁的青少年及婴幼儿阶段;另外,这5年间患者阳性结果主要分布于1∶40、1∶80、>1∶160,而MP总抗体≥1∶160阳性结果检出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院MP感染患者临床诊断前5名分别为发热、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诊断结果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该院2019-2023年MP的感染情况,分析了季节、性别、年龄等因素对MP感染的影响,对该院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6  血清sTFR联合Bikunin对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陶丰宝 ,杨红园 △,刘金凤 ,陈建红
    2024(21):2588-2594.
    [摘要](36) [HTML](0) [PDF 993.05 K](62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尿胰蛋白酶抑制剂(Bikunin)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HBV-ACLF患者为HBV-ACLF组,根据疾病进展分为早期组(n=46)、中期组(n=34)、晚期组(n=23),根据患者入院后30 d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n=67)和预后不良组(n=36),并收集同期65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6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研究对象入院时临床病历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FR和Bikunin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sTFR、Bikunin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TFR、Bikunin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HBV-ACLF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sTFR、Bikunin水平低于对照组,且HBV-ACLF组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组、慢性乙型肝炎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高于对照组,且HBV-ACLF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期组比较,中期组和晚期组血清sTFR、Bikunin水平降低,且晚期组低于中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和晚期组MELD评分增加,且晚期组高于中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患者血清sTFR、Bikunin与MELD评分相关(r=-0.638、-0.592,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rs=-0.722、-0.671,P<0.0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升高、HBV DNA定量升高、HBV-ACLF中期和晚期、MELD评分升高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sTFR和Bikunin升高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1,P<0.05)。血清sTFR、Bikunin对短期预后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预测价值大于单一指标(Z=2.139、2.165,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sTFR、Bikunin降低,并与病情进展及短期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预测入院后30 d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7  血清lncRNA T342620联合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陈敏 ,张卫云 ,徐宗琴 ,肖斌 ,刘娟子 ,李晓 ,孙朝晖
    2024(21):2594-2599.
    [摘要](60) [HTML](0) [PDF 985.46 K](609)
    摘要: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342620的表达水平,及其单独或联合甲胎蛋白(AFP)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32例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2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30例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患者(肝癌术后组)和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健康体检组)的血清,提取血清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中lncRNA T342620的相对表达量;结合患者临床诊疗资料,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和血清学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ncRNA T342620单独及联合AFP对肝癌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评估其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各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lncRNA T342620在肝癌组和肝癌术后组血清表达水平较健康体检组、乙肝组、肝硬化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病理和血清学相关指标分析显示:肿瘤越大,血清lncRNA-T342620表达水平越高,肝癌组血清lncRNA T342620表达水平与白蛋白(ALB)和白球比(A/G)呈负相关(P<0.05),与α-L-岩藻糖苷酶(AFU)和HBV-DNA呈正相关(P<0.05),肝癌术后组患者血清lncRNA T342620表达水平与总胆汁酸(TBA)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T342620用于区别肝癌患者与健康者、乙肝和肝硬化患者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1%和94.1%,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和AFP联合检测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和91.2%,其灵敏度高于各单项指标诊断的灵敏度,且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54,与AFP和lncRNA-T342620单独检测的AUC(0.906、0.7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lncRNA T342620有可能成为肝癌辅助诊断的新型血清分子标志物。
    8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钙黏素6、钙黏素11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赵向阳,王艳花 △,魏亚楠
    2024(21):2600-2605.
    [摘要](26) [HTML](0) [PDF 967.61 K](599)
    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患者血清钙黏素(CDH)6、CDH11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EOSP患者100例为EOSP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孕检的健康孕妇88例为对照组,根据妊娠结局将EOSP患者分为不良结局组(61例)和良好结局组(3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DH6、CDH11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OS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DH6、CDH11水平对EOS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EOSP组血清CDH6[223.78(172.58~664.76)ng/mL]、CDH11[3.36(3.09~4.55)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90.93(74.24~362.81)ng/mL]、[1.33(1.06~3.7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EOS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1.00%(61/100)。不良结局组血清CDH6[239.93(214.38~797.17)ng/mL]、CDH11[4.12(3.37~12.96)ng/mL]水平高于良好结局组[184.14(139.82~223.64)ng/mL]、[3.23(2.52~3.7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OR=1.019,95%CI:1.000~1.037)、CDH6(OR=1.003,95%CI:1.001~1.005)、CDH11(OR=3.477,95%CI:1.432~8.441)升高为EOS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DH6、CDH11水平联合预测EOS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10~0.943),大于血清CDH6、CDH11水平单独预测的0.786(95%CI:0.692~0.861)、0.790(95%CI:0.697~0.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SP患者血清CDH6、CDH11水平升高,是EOS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DH6、CDH11水平联合对EOS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
    9  血清LTBP2、Ucn1、CD90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
    朱剑飞,谢艳艳
    2024(21):2605-2609.
    [摘要](28) [HTML](0) [PDF 1.07 M](65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尿皮质醇1(Ucn1)、抗原分化簇90(CD90)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该院进行诊断治疗的EMT患者103例作为实验组,按病情程度将实验组分为重度组与轻度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体检健康者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LTBP2、Ucn1、CD90水平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MT患病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TBP2、Ucn1、CD90对EMT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LTBP2、Ucn1、CD90水平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实验组血清LTBP2、Ucn1、CD90之间呈正相关(r=0.377、0.344、0.246,P<0.001、<0.001、=0.012)。轻度组与重度组血清LTBP2、Ucn1、CD9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轻度组患者血清LTBP2、Ucn1、CD90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白细胞介素(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经期疼痛及盆腔手术史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TBP2、Ucn1、CD90水平、经期疼痛、盆腔手术史是发生EMT的危险因素(P<0.05),IL-4水平是发生EMT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LTBP2、Ucn1、CD90及三者联合对EMT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0.801、0.810、0.916,灵敏度为63.11%、63.11%、62.14%、84.47%,三者联合(ZLTBP2-三者联合=4.054、P<0.001,ZUcn1-三者联合=3.966、P<0.001,ZCD90-三者联合=4.193、P<0.001)对EMT诊断价值更高。结论EMT病情程度较重者血清LTBP2、Ucn1、CD90水平较高,血清LTBP2、Ucn1、CD90联合对EMT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10  乳酸代谢相关的SERPINE1基因与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孙锴 王晓东 周轶冰
    2024(21):2610-2615.
    [摘要](68) [HTML](0) [PDF 3.17 M](633)
    摘要:
    目的探讨乳酸代谢相关的SERPINE1基因与胃癌(GC)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该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89例GC患者。在初步实验中,该文分析了来自Ⅰ期(n=12)和Ⅳ期(n=12)GC患者的24份血清样本中5个乳酸代谢相关的基因(F5、MTTP、SERPINE1、CYP19A1、SLC52A3)的水平。在第二步中,将初步试验中Ⅳ期GC患者和Ⅰ期GC患者血清中发生显著改变的候选基因在一个更大的独立队列中进行验证,该队列包括65例GC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样本。结果在初步实验中分析的乳酸代谢相关的基因(F5、MTTP、SERPINE1、CYP19A1、SLC52A3)中,与Ⅰ期GC相比,在Ⅳ期患者的血清中SERPINE1显著上调(P<0.001)。GC患者血清SERPINE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此外,SERPINE1表达水平随着肿瘤TNM分期的进展而升高(P<0.05)。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ERPINE1对总生存(OS)率的最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为0.725,截断值为0.002 1],将GC患者分为高表达组(n=39)或低表达组(n=26)。与血清SERPINE1低表达组相比,血清SERPINE1高表达组静脉浸润、 T3/T4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例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RPINE1低表达的GC患者的OS率明显高于SERPINE1高表达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血清SERPINE1高表达(HR=4.51,95%CI:1.23~23.69,P=0.021)是预测G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后标志物。结论血清乳酸代谢相关的SERPINE1基因可作为GC预后的可靠生物标志物。
    11  脓毒症患者血清SERPING1、SERPINE1水平变化及预后意义
    汪矛斐,池丹丹,姜立国,俞淙轶,龙贻文,周文君 △
    2024(21):2615-2619.
    [摘要](99) [HTML](0) [PDF 957.14 K](615)
    摘要: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清蛋白酶C1抑制剂(SERPING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SERPINE1)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该院诊治的132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根据入院28 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4例)和生存组(9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ERPING1、SERPINE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研究血清SERPING1,SERPINE1评估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脓毒症组患者血清SERPING1(331.12±51.80 ng/L vs.639.04±91.12 ng/L)水平较低,血清SERPINE1(412.67±64.84 ng/L vs.42.33±10.32 ng/L)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血清SERPINE1、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较高,血清SERPING1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SERPING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负相关 (r=-0.779、-0.653,均P<0.05),血清SERPINE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 (r=0.740、0.685,均P<0.05)。血清SERPINE1水平、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SERPING1是保护因素。血清SERPING1、SERPINE1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93~0.968),高于单项指标检测0.860(95%CI:0.812~0.899)、0.838(95%CI:0.781~0.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1、4.015,均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SERPING1、SERPINE1水平升高,与患者病情程度有关,两者联合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12  lncRNA CRNDE通过调控miR-451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
    张艳 ,陈文妤 ,,王丽 ,吴晨光 △
    2024(21):2620-2625.
    [摘要](45) [HTML](0) [PDF 1.33 M](621)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lncRNA CRNDE)对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恶性进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调节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30例PTC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标本,另外选择人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和BCPAP)和人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 3-1)作为靶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PTC癌和癌旁组织及细胞系中lncRNA CRNDE和微小RNA(miR)-451的表达。将TPC-1和BCPAP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trl)组,lncRNA CRNDE过表达(lncRNA CRNDE-OE)组和lncRNA CRNDE敲除(lncRNA CRNDE-siRNA)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lncRNA CRNDE与miR-451基因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lncRNA CRNDE表达增多,miR-451表达降低(P<0.001);与Nthy-ori 3-1细胞相比,TPC-1和BCPCP细胞中lncRNA CRNDE表达上调,miR-451表达下调(P<0.001)。与Ctrl组相比,lncRNA CRNDE-OE组BCPAP和TPC-1细胞存活率,侵袭率和迁移率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miR-451表达降低(P<0.01);而lncRNA CRNDE-siRNA组细胞存活率,侵袭率和迁移率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多,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lncRNA CRNDE与miR-451具有明显的靶向关系。结论PTC癌组织中lncRNA CRNDE高表达,可能通过靶向抑制miR-451表达促进PT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发生,并抑制细胞凋亡。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SP-1、Cat S、Visfatin与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
    宋宝珠,张迪华,常小铁,齐娜娜,张超红
    2024(21):2626-2631.
    [摘要](43) [HTML](0) [PDF 977.32 K](616)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组织蛋白酶s(Cat S)、内脂素(Visfatin)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进行PCI治疗的AMI患者90例,按照心肌微循环状态分为微循环障碍组(62例)和正常组(28例),按照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和预后不良组(40例)。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SP-1、Cat S、Visfatin的预测价值。结果微循环障碍组血清TSP-1、Cat S、Visfatin水平高于正常组,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SP-1、Cat S、Visfatin水平升高是AMI行PCI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TSP-1、Cat S、Visfatin水平联合预测AMI行PCI术后患者预后状况的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联合-TSP-1=2.245,P=0.025;Z联合-Cat S=2.101,P=0.036;Z联合-Visfatin=2.252,P=0.024)。结论AMI行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患者血清TSP-1、Cat S、Visfatin水平显著上升,且三者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效能较高。
    14  不同年龄的IBS患者胃肠激素、炎症水平特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郭姗姗 ,雷强 ,芦萍 △
    2024(21):2632-2637.
    [摘要](59) [HTML](0) [PDF 955.67 K](66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胃泌素(GAS)、抑胃肽(GIP)等水平特征差异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IBS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BS患者的临床分型划分为腹泻型IBS组(n=60)和便秘型IBS组(n=48)。根据各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是否大于60周岁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通过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检测患者血清GAS、GIP、胃动素(MTL)、5-羟色胺(5-HT)等胃肠相关激素;检测白细胞介素(IL)-8、IL-10、IL-18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炎症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IBS-SSS与胃肠相关激素、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发生重度I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腹泻型IBS患者及便秘型IBS患者中,非老年组患者平均IBS-SSS评分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且中度IBS患者比例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患者平均GAS、5-HT水平均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IP、MTL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患者平均IL-18、CGRP水平均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平均IL-10水平显著低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8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非老年IBS患者中、老年IBS患者及所有入组IBS患者中,IBS-SSS评分与血清5-HT、IL-18及CGRP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非老年IBS患者中血清5-HT、IL-18及CGRP水平升高均是发生重度IB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所有入组IBS患者中,仅血清5-HT水平升高是发生重度IB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论何种类型的IBS患者中,老年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轻于非老年患者,胃肠相关激素及炎症水平在不同年龄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血清5-HT、IL-18及CGRP水平与IBS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反映患者病情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15  血清Fbg、PTX3水平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李怀千 庞同涛 李军 范磊 张旭斌 △
    2024(21):2638-2642.
    [摘要](25) [HTML](0) [PDF 954.48 K](63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bg)、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下称该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1例作为研究组,并将患者根据围术期有无MACE发生分为非MACE组(183例)和MACE组(18例),另收集同期该院的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Fbg、PTX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的Fbg、PTX3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MACE有18例,MACE的发生率为8.95%。与非MACE组比,MACE组血清Fbg、PTX3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bg、PTX3、肌钙蛋白Ⅰ(cTnⅠ)、心房钠尿肽(BNP)水平升高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Fbg、PTX3水平及联合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0.809、0.917,二者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Fbg=2.333,P=0.019;Z二者联合-PTX3=3.110,P=0.001)。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Fbg、PTX3水平升高,二者联合对围术期MACE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16  血清BMP-2、N-MID水平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关系研究
    龚国星,苏川涛 △,熊铭,晏新,黄桂才
    2024(21):2642-2646.
    [摘要](30) [HTML](0) [PDF 952.32 K](60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水平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结果分为术后良好组(n=67)和术后不良组(n=29)。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BMP-2、N-MID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Spearman法分析血清BMP-2、N-MID水平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关系;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BMP-2、N-MID水平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预测价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良好组与术后不良组患者的骨折Evans-Jensen分型、有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内固定方式、骨质疏松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组血清BMP-2、N-MID水平显著低于术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BMP-2、N-MID水平与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呈负相关(r=-0.564、-0.638,P<0.05);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Ⅲ~Ⅴ型、有术后并发症、骨质疏松分级4~6级均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BMP-2、N-MID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血清BMP-2、N-MID、两者联合预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0.883、0.977,联合预测价值更高(Z两者联合-BMP-2=2.220,P=0.026;Z两者联合-N-MID=3.162,P=0.002)。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患者血清BMP-2、N-MID水平显著降低,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呈负相关,两者联合能更好地预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
    17  重症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患者血清sICAM-1、TLR4、HPT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李思思,潘宁丰 △
    2024(21):2647-2651.
    [摘要](30) [HTML](0) [PDF 948.39 K](602)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Toll样受体4(TLR4)、触珠蛋白(HPT)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是否在医院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9例)和非感染组(51例)。另选取在该院体检的9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各组血清sICAM-1、TLR4、HPT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资料;Pearson法分析重症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患者血清sICAM-1、TLR4、HP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ICAM-1、TLR4、HPT水平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研究组血清sICAM-1、TLR4、HP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相比,非感染组和感染组血清sICAM-1、TLR4、HP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血清sICAM-1、TLR4、HP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患者血清sICAM-1与TLR4、HPT水平以及TLR4与HPT水平间均呈正相关(r=0.473、0.529、0.421,P<0.00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有无糖尿病、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吸烟史、血清sICAM-1、TLR4、HPT水平是重症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sICAM-1、TLR4、HPT三者联合诊断重症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1,灵敏度为96.55%,特异度为94.12%,优于sICAM-1、TLR4、HPT单独诊断(Z三者联合-sICAM-1=1.972,P=0.049、Z三者联合-TLR4=3.068,P=0.002、Z三者联合-HPT=2.337,P=0.020)。结论在重症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中血清sICAM-1、TLR4、HPT水平均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18  2020-2022年某三甲医院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童宁 ,邵玉贵 ,张迪 △
    2024(21):2652-2656.
    [摘要](47) [HTML](0) [PDF 942.93 K](645)
    摘要:
    目的分析2020-2022年某三甲医院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20-2022年在某三甲医院入院治疗的1 928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对其痰液、血液、粪便、分泌物、尿液、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随后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2022年某三甲医院共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1 928株,病原菌主要分离于痰液(67.17%),其次为血液(12.03%)、粪便(11.00%)、分泌物(6.48%)、尿液(2.70%)、脑脊液(0.62%)。1 928株病原菌中的革兰阴性菌1 202株(62.34%),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性莫拉菌,分别占24.17%、15.82%;革兰阳性菌726株(37.66%),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1.59%、12.29%;另外2020-2022年病原菌分别占32.57%(628/1 928)、38.43%(741/1 928)、28.99%(559/1 928)。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65.00%;卡他性莫拉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舒巴坦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40.00%;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红霉素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87.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47.00%,其中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8.61%。结论2020-2022年某三甲医院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实践中应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可根据患儿感染的分布特点、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对医院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19  血清lncRNA-PACER和lncRNA-p21对65岁以上老年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贺娟 ,王锐 ,邹昊 ,王鑫
    2024(21):2657-2661.
    [摘要](31) [HTML](0) [PDF 941.77 K](620)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长链非编码RNA-PACER(lncRNA-PACER)和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在老年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收治120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细菌性肺炎组(65例)和病毒性肺炎组(55例),另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lncRNA-PACER、lncRNA-p2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PACER、lncRNA-p21对老年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细菌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血清lncRNA-PACER、lncRNA-p2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lncRNA-PACER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lncRNA-p21水平低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5);3组不同严重程度的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lncRNA-PACER、lncRNA-p2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lncRNA-PACER水平逐渐升高,lncRNA-p21水平逐渐降低(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lncRNA-PACER对细菌性肺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lncRNA-p21对细菌性肺炎预测的AUC为0.838,二者联合对细菌性肺炎预测的AUC为0.930,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91%、86.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PACER、lncRNA-p21均是细菌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lncRNA-PACER水平升高,lncRNA-p21水平降低,血清lncRNA-PACER和lncRNA-p21水平可能与老年细菌性肺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或可作为评估老年细菌性肺炎严重程度及判断转归的指标。
    20  ARID1A基因突变与胃癌顺铂耐药的研究进展
    郑振鲁 综述,高小玲 △审校
    2024(21):2662-2668.
    [摘要](71) [HTML](0) [PDF 1009.11 K](598)
    摘要:
    胃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尤其是在东亚地区。化疗抵抗或化疗耐药仍然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问题。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基因是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中的重要成员,其突变在胃癌中较为常见,并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化疗反应密切相关。ARID1A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能导致胃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增加。该文对ARID1A基因的生物学作用,顺铂耐药中DNA损伤修复及代谢重塑的改变以及ARID1A基因参与胃癌化疗耐药中的可能机制进行以下综述。
    21  双表达淋巴瘤的诊断前沿及治疗进展
    吴锐 张苗 ,赵攀 △ 综述 张曦 审校
    2024(21):2668-2674.
    [摘要](103) [HTML](0) [PDF 1020.37 K](623)
    摘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可通过标准的一线免疫化疗治愈,但仍有30%~40%的患者会出现难治或复发,其中双表达淋巴瘤(DEL)约占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50%。寻求提高DEL患者疗效的诊治策略至关重要。近年来,液体活检技术等新型诊断技术在DLBCL的应用为其在DEL诊治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提供了潜在的可行性。靶向药物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等治疗手段被发现可能会为DEL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因此,该文旨在对DEL的诊断前沿及治疗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展望DEL诊治的有效策略。
    22  外周血环状RNA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韩卓婷 林小聪 综述 曾涛 △ 审校
    2024(21):2675-2680.
    [摘要](52) [HTML](0) [PDF 979.33 K](629)
    摘要:
    环状RNA(circRNA)是近年新型非编码RNA分子,其结构共价闭环,circRNA参与肿瘤发展各个进程,如肿瘤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EMT)、耐药、侵袭等。CircRNA会以外泌体、微泡等形式进入血液循环,且不易被核酸酶降解,在血液循环中能够稳定存在。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的进程与外周血circRNA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外周血circRNA可能是消化道肿瘤潜在新型的非侵入性的诊断标志物。该文就circRNA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分析外周血circRNA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3  SSTR1基因介导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分子机制研究
    陈娣,吴甫民,雷京红
    2024(21):2681-2684.
    [摘要](27) [HTML](0) [PDF 3.42 M](660)
    摘要: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模型中生长抑素受体1(SSTR1)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建立sHPT,慢病毒包装SSTR1,分为对照组、sHPT组和SSTR1组。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测量在大鼠的整个喉部区域中SSTR1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PTH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在大鼠喉部区域中检测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HPT组SSTR1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TH水平升高(P<0.05)。与sHPT组比较,SSTR1组SSTR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TH mRNA和蛋白降低(P<0.05),此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sHPT组比较,SSTR1组的PTH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sHPT组ERK1/2水平升高,而过水平降低ERK1/2的水平。结论过表达SSTR1后PTH水平降低,抑制ERK1/2水平,对sHPT的发展具有保护作用。
    24  HPVL1蛋白、XPO4、HOXA9与宫颈癌发生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马婉莹,李涛 △,邓玉艳,许鑫玥
    2024(21):2685-2688.
    [摘要](46) [HTML](0) [PDF 914.95 K](577)
    摘要: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L1(HPVL1)蛋白、输出蛋白4(XPO4)、同源盒A9(HOXA9)与宫颈癌(CC)发生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150例为病例组,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分为低级别病变组(50例)、高级别病变组(50例)、CC组(50例),同时选取50例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PVL1蛋白、XPO4、HOXA9阳性表达率以及HPVL1 mRNA、XPO4 mRNA、HOXA9 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非避孕套避孕方式、性伴侣个数≥2个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对照组,低级别病变组、高级别病变组、CC组等病变级别的增加,HPVL1 mRNA、XPO4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HOXA9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低级别病变组相比,高级别病变组、CC组HPVL1、XPO4阳性率降低,HOXA9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级别病变组相比,CC组HPVL1、XPO4阳性率降低,HOXA9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L1蛋白、XPO4在宫颈病变组织中下调表达、HOXA9上调表达,3者与CC发生以及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创刊:1980年

    编辑部主任:张耀元

    国际标准刊号:1673-4130

    国内统一刊号:50-1176/R

    国内邮发代号:78-26

    国外发行代号:SM 6575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