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人工智能在检验医学医疗决策系统中的应用
    游民黎 ,曹超羽 ,府伟灵 △,姚春艳 ▲
    2025(1):1-6.
    [摘要](47) [HTML](0) [PDF 2.58 M](0)
    摘要: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决策系统能够显著加快医疗决策过程并提升其准确性,然而,该系统在个性化医疗和医疗数据采集方面仍面临挑战。文章从基于人工智能的检验组学和多维度数据采集两方面入手,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并总结了利用检验组学和多维度数据采集推动智能医疗决策系统发展的成果,以及存在的瓶颈问题。此外,文章还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对提升整体医疗决策水平的潜在作用。
    2  成人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症
    夏秋怡,闫明静,林瑶,胡尧 △
    2025(1):7-10.
    [摘要](22) [HTML](0) [PDF 2.07 M](0)
    摘要:
    3  肾上腺静脉取血在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患者定位中的应用
    宁聪华 ,王飞 ,桑国耀 ,蒋升 ,李辉 ,权莉 △
    2025(1):10-13.
    [摘要](13) [HTML](0) [PDF 2.88 M](0)
    摘要:
    4  冷凝集素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困难
    赵晓明,袁茜茜 △
    2025(1):14-17.
    [摘要](12) [HTML](0) [PDF 1.25 M](0)
    摘要:
    5  病毒性脑炎患者罕见绿色尿液病例分析
    唐洁,刘琳琳,唐敏,田琴琴,张立群 △
    2025(1):18-21.
    [摘要](10) [HTML](0) [PDF 1.77 M](0)
    摘要:
    6  表达不同轻链的多发性骨髓瘤合并CLL型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分析
    杨柯,赵强,蔡永刚,杨文娟,郭凤霞,蒋皓云,蔺莉 △
    2025(1):22-26.
    [摘要](24) [HTML](0) [PDF 6.94 M](0)
    摘要:
    7  N6-甲基腺苷甲基化相关基因IGF2BP3在肾透明细胞癌的作用研究
    王咸钟 ,王忠 ,何大鹏 △,赖亚明 ,安文亚 ,孙祖刚 ,谢习颂 ,吴春香
    2025(1):27-31.
    [摘要](15) [HTML](0) [PDF 7.89 M](0)
    摘要:
    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关键N6-甲基腺苷(m 6A)甲基化相关基因,并研究其与ccRCC预后、ccR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中下载ccRCC和癌旁组织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数据,采用R4.1.1分析表达谱和预后,并筛选关键基因。收集10例ccRCC手术临床标本,采用定量PCR(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在人ccRCC细胞系RCC23中,通过SiRNA敲减关键基因,并用CCK-8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采用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果19个m 6A甲基化相关基因中仅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结合蛋白3(IGF2BP3)在ccRCC组织中高表达,且IGF2BP3高表达与ccRCC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通过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在临床标本中验证了IGF2BP3的高表达。通过小干扰RNA(siRNA)将IGF2BP3敲减后发现,RCC23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且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结论IGF2BP3可能是预测ccRC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8  单分子实时测序在α珠蛋白基因三联体及其复合变异等位基因鉴定中的临床应用
    张宇 ,,方艳平 ,朱碧青 ,梁丽仪 ,周万军 ,江凌晓 △
    2025(1):32-38.
    [摘要](13) [HTML](0) [PDF 4.54 M](0)
    摘要:
    目的探究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技术在α珠蛋白基因三联体(简称α三联体)及其复合变异等位基因鉴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α三联体阳性样本36例,其中经PCR-导流杂交技术确认28例、经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确认8例。36例样本包含α三联体复合变异顺式或反式排列未明样本ααα anti4.2复合α CSα 2例,ααα anti4.2复合-α 3.7 10例,HKαα/-- SEA型待确证2例,均采用SMRT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检测。另招募一个基因型为ααα anti4.2复合-α 3.7变异病例的家系,包含先证者(Ⅱ-1)和其父亲(Ⅰ-1)、母亲(Ⅰ-2),采用PCR-导流杂交和SMRT技术进行地贫基因检测。结果SMR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36例样本中共检出35例α三联体,1例αααα anti4.2型α珠蛋白基因四联体(简称α四联体)。2例ααα anti4.2复合α CSα变异样本中ααα anti4.2与α CSα均为反式排列,基因型为ααα anti4.2/α CSα,10例ααα anti4.2复合-α 3.7变异样本中ααα anti4.2与-α 3.7为顺式排列样本9例,基因型为HKαα/αα,ααα anti4.2与-α 3.7为反式排列样本1例,基因型为ααα anti4.2/-α 3.7。相较PCR-导流杂交技术,SMRT技术多检出1例大片段缺失型β珠蛋白基因变异和2例未知变异,阳性检出率提高10.71%(3/28)。家系分析表明,先证者(Ⅱ-1)ααα anti4.2和-α 3.7变异均遗传自母亲(Ⅰ-2),其基因型为HKαα/αα,与SMRT技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SMRT技术不仅能够准确检测α三联体、α四联体及其复合变异等位基因,而且具有高准确性、一步到位识别2种变异顺式或反式排列、地贫基因变异覆盖全等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9  第19天微小残留病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关系分析
    辛聪,密鑫,潘俞夙,郭雷,王勇超,高吉照 △
    2025(1):38-43.
    [摘要](20) [HTML](0) [PDF 2.71 M](0)
    摘要:
    目的探究第19天(D19)微小残留病(MRD)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及与相关生物学改变的联系。方法统计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初诊且符合入组条件的88例B-ALL患儿诱导治疗D19 MRD、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和突变基因,以MRD≥0.01%为阳性,将入选儿童分为MRD阳性组和MRD阴性组,比较两组3年OS率、EFS率、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特点。结果88例患儿3年OS率和EFS率分别为92.0%和86.4%,MRD阳性组OS率及EFS率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阳性组CD10检出率低于MRD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36.4%)患儿检出8种35个融合基因。MRD阳性组中BCR-ABL1、E2A-PBX1检出率均高于MRD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54.5%)患儿检出41种91个突变基因,余突变基因均<5例;18例(20.5%)患儿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17例无核分裂相,正常和异常核型MRD无区别。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R-ABL1、E2A-PBX1均是B-ALL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D19 MRD阳性是B-ALL患儿OS和EFS不良的影响因素,E2A-PBX1、BCR-ABL1均对B-ALL患儿预后有不良影响。
    10  血清FSTL1、GRP78对老年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再入院的评估价值
    李亚男,夏君燕,连雪梅,高永红 △
    2025(1):44-48.
    [摘要](26) [HTML](0) [PDF 1.71 M](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再入院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COPD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Ⅰ级(35例)、Ⅱ级(46例)、Ⅲ级(19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00例老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FSTL1、GRP78水平。采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FSTL1、GRP78水平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PD患者血清FSTL1、GRP78水平对疾病严重程度及再入院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血清FSTL1、GRP7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OPD患者血清FSTL1、GRP78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依次升高(P<0.05)。与非再入院组相比,再入院组患者血清FSTL1、GRP78水平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STL1、GRP78水平与吸烟史、高血压史、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STL1、GRP78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呈负相关(P<0.05),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OPD患者血清FSTL1、GRP78及二者联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再入院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较高,并且二者联合明显均优于单独评估(P<0.05)。结论COPD患者血清FSTL1、GRP78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病情严重程度及再入院的评估价值较高。
    11  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MST4和HSP70水平及临床意义
    徐慧双 ,屈明利 ,闫芳 ,岳瑞 △,郭婧 ,妙银沙
    2025(1):49-53.
    [摘要](13) [HTML](0) [PDF 1.37 M](0)
    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血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4(MST4)、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98例ITP患儿作为ITP组,另以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ST4、HSP70 水平,比较不同ITP程度患儿血清MST4、HSP70 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ITP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ST4、HSP70对ITP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ITP组血清MST4、HSP70、CD8 +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CD3 +、CD4 +、CD4 +/CD8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MST4、HSP70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ST4、HSP70与CD8 +呈正相关(P<0.05),与PLT、CD3 +、CD4 +、CD4 +/CD8 +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ITP患儿病程、血清MST4、HSP70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579,P<0.001)、血清MST4(OR=1.451,P<0.001)、血清HSP70(OR=1.442,P<0.001)均为影响ITP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 MST4、HSP70联合对ITP患儿不良预后的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清 MST4、HSP70单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68、4.672,均P<0.001)。结论ITP患儿血清MST4、HSP70 水平升高,均与患儿病情程度及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有关,二者联合对ITP患儿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12  AB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患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李娲,谭琪琳,吴旭良,文依敏,廖秀娟,黄灼宏 △
    2025(1):54-59.
    [摘要](13) [HTML](0) [PDF 1.32 M](0)
    摘要:
    目的构建AB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ABO-HDN)患病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该院首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46例患儿作为建模组,根据是否确诊ABO-HDN分为发生组(200例)和未发生组(246例)。纳入17个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将独立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以建立列线图模型来预测ABO-HDN的发生风险。另选取2023年4-9月该院10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验证组。结果建模组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母亲孕次、产前血清效价、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水平及新生儿Apgar 1 min评分均为新生儿发生ABO-HD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列线图模型显示,建模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应曲线下面积为0.819(95%CI:0.779~0.859),灵敏度为0.655,特异度为0.878;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867(95%CI:0.800~0.933),灵敏度为0.803,特异度为0.773。结论建立的预测模型评分系统能有效预测ABO-HDN的发生风险。
    13  足跟血TSH、IGF-1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预测价值
    张玉佩 ,宋婕 ,郭爱琳
    2025(1):60-64.
    [摘要](14) [HTML](0) [PDF 1016.32 K](0)
    摘要:
    目的探究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83例CH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该中心出生及体检的53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测定足跟血TSH、IGF-1,同时测定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足跟血TSH、IGF-1与甲状腺功能指标,分析足跟血TSH、IGF-1与甲状腺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CH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足跟血TSH、IGF-1及甲状腺指标对CH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儿童TSH较对照组高,而IGF-1、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三碘甲状原氨酸(TT3)、甲状腺激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较对照组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足跟血TSH与FT4、TT3、FT3、TT4呈负相关(r=-0.522、-0.468、-0.539、-0.667,均P<0.05),IGF-1与FT4、TT3、FT3、TT4呈正相关(r=0.394、0.427、0.511、0.562,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SH、IGF-1及二者联合用于预测CH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794、0.822;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时体重、家族史、TSH、IGF-1、FT4、FT3为CH发生影响因素(P<0.05)。结论CH患儿足跟血TSH、IGF-1水平联合检测对CH发生有一定预测极致,可为患儿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14  血清miR-503和miR-186在缺血性脑卒中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佟玲,孙蜀宁 △
    2025(1):65-69.
    [摘要](16) [HTML](0) [PDF 1.01 M](0)
    摘要:
    目的探索血清微小RNA(miR)-503和miR-186在缺血性脑卒中致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治疗后3个月的复诊结果,分为VD组(35例)和非VD组(91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1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血清miR-503、miR-186表达水平,并比较VD组和非VD组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V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503、miR-186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VD的效能。结果非VD组、VD组血清miR-503、miR-186表达水平较健康组升高(P<0.05),与非VD组相比,VD组血清miR-503、miR-186表达水平升高(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致VD患者血清miR-503与miR-186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462,P<0.001);两组高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吸烟占比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高血压、NIHSS评分、mRS评分、血清miR-503表达水平、血清miR-186表达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VD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503、miR-186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V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0%和92.30%,预测效能优于血清miR-503与miR-186单独预测(Z=2.784、2.275,P=0.005、0.023)。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致VD患者血清miR-503、miR-186呈高表达,二者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VD具有预测价值。
    15  血清CHI3L1、SDC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关系及对骨质疏松的预测效能
    周佳敏 ,骆超 △,安丽珺 ,杨宁 ,张静 ,张园 ,荀佳麟 ,王倩
    2025(1):70-74.
    [摘要](21) [HTML](0) [PDF 1.10 M](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关系及对骨质疏松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41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骨密度差异分为骨量正常组(n=151)、骨量减少组(n=138)、骨质疏松组(n=12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HI3L1、SDC1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CHI3L1、SDC1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HI3L1、SDC1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CHI3L1、25-(OH)D、P1NP、骨钙素水平低于骨量减少组,骨量减少组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SDC1、CTX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骨量减少组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HI3L1与25-(OH)D、P1NP、OC呈正相关(P<0.05),与CTX呈负相关(P<0.05);血清SDC1与25-(OH)D、P1NP、OC呈负相关(P<0.05),与CTX呈正相关(P<0.05)。血清CHI3L1、SDC1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0.772、0.9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长、HbA1c增高、OC高表达、CHI3L1>4.16 ng/mL、SDC1≥50.94 ng/mL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CHI3L1低表达、SDC1高表达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异常有关,二者有望作为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生物学标志物。
    1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TMAO、Endocan与心功能和妊娠结局的关系
    张星星 ,陶喜敬 ,刘彩红 ,李肖 ,吴盼盼 ,韩翠娥
    2025(1):75-80.
    [摘要](11) [HTML](0) [PDF 1.29 M](0)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与心功能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HDP患者182例(HDP组)和同时间段于该院产检的98例健康孕妇(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TMAO、Endocan及左室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根据妊娠结局将HDP患者分为不良结局组(78例)和良好结局组(104例)。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TMAO、Endocan与HDP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MAO、Endocan对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P组血清TMAO、Endocan和LVEDV、LVESV升高(P<0.05),LVEF降低(P<0.05)。HDP患者血清TMAO、Endocan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DV、LVESV呈正相关(P<0.05)。182例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2.86%(78/182)。子痫前期(PE)、重度子痫前期(SPE)、24 h尿蛋白升高、LVEDV增加、LVESV增加、TMAO升高、Endocan升高为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F增加为保护因素(P<0.05)。血清TMAO联合Endocan预测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80,大于血清TMAO、Endocan单独预测的0.793、0.788。结论HDP患者血清TMAO、Endocan水平升高,与心功能降低和不良妊娠结局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17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miR-186-5p、miR-942-5p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文生 ,招春飞 ,姚杰钦 ,许成杰 ,肖健齐 ,蒋海平 ,张春雨 ,龙霄翱 △
    2025(1):81-85.
    [摘要](11) [HTML](0) [PDF 1.77 M](0)
    摘要: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血清miR-186-5p和miR-942-5p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血清miR-186-5p和miR-942-5p的表达水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miR-186-5p、miR-942-5p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miR-186-5p、miR-942-5p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中miR-186-5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iR-942-5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186-5p、miR-942-5p单独及联合诊断脑胶质瘤的AUC分别为0.735、0.809、0.895;不同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局部浸润患者血清miR-186-5p低表达、miR-942-5p高表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86-5p高表达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miR-186-5p低表达患者(χ 2=6.455,P=0.011);miR-942-5p高表达患者2年生存率低于miR-942-5p低表达患者(χ 2=9.858,P=0.002);miR-186-5p是脑胶质瘤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miR-942-5p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血清miR-186-5p表达水平降低、miR-942-5p表达水平升高,二者对脑胶质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8  外周血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预后价值
    李肖,王丽娟,李凯伦,雷达鑫 △
    2025(1):86-90.
    [摘要](15) [HTML](0) [PDF 1.77 M](0)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36例老年DF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按Wagner分级标准将其分为轻度组(0~2级,75例)和重度组(3~4级,6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通过门诊定期复查、微信和电话等途径随访6个月,根据6个月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95例)与预后不良组(41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外周血Th1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白介素(IL)-2、干扰素γ(INF-γ)]、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4、IL-10),分析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DFU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评价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对DFU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外周血Th1细胞、IL-2、INF-γ水平较高,Th2细胞、IL-4、IL-10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者相比,重度组外周血Th1细胞、IL-2、INF-γ水平较高,Th2细胞、IL-4、IL-10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体重指数(BMI)、DFU病程、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DFU严重程度后,Th1细胞、IL-2、INF-γ、Th2细胞、IL-4、IL-10均是DFU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h1细胞、IL-2、INF-γ、Th2细胞、IL-4、IL-10联合预测DFU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外周血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老年DFU患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各指标联合对老年DFU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19  lncRNA SNHG14调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谭清亚,牟方红,卿瑞
    2025(1):91-95.
    [摘要](17) [HTML](0) [PDF 1.21 M](0)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NHG14(lncRNA SNHG14)靶向miR-17-5p/叉头蛋白K2(FOXK2)轴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为对照组、感染组、sh-NC组、sh-SNHG14组、sh-SNHG14+inhibitor NC组、sh-SNHG14+miR-17-5p inhibitor组。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细胞lncRNA SNHG14、miR-17-5p、FOXK2 mRNA表达,CCK-8试剂盒检测A549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的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ncRNA SNHG14与miR-17-5p、miR-17-5p、FOXK2的结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lncRNA SNHG14、FOXK2 mRNA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IL-6、TNF-α、IL-1β水平均升高,miR-17-5p表达水平、吸光度(A)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SNHG14组lncRNA SNHG14、FOXK2 mRNA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IL-6、TNF-α、IL-1β水平较感染组、sh-NC组均降低,miR-17-5p表达水平、A值较感染组、sh-NC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SNHG14+miR-17-5p inhibitor组FOXK2 mRNA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IL-6、TNF-α、IL-1β水平较sh-SNHG14+inhibitor NC组均升高,miR-17-5p表达水平、A值较sh-SNHG14+inhibitor NC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结果显示,lncRNA SNHG14与miR-17-5p、miR-17-5p与FOXK2均存在靶向关系。结论干扰lncRNA SNHG14表达可上调miR-17-5p的表达,下调FOXK2的表达,从而使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及炎症反应受到抑制,并促进其增殖。
    20  基于术前SIRI、HELPP评分及CONUT评分的胰头癌根治术预后列线图模型构建
    宋健 石慧 △ 杨帆 王万祥
    2025(1):96-101.
    [摘要](19) [HTML](0) [PDF 1.81 M](0)
    摘要: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海德堡胰腺癌预后(HELPP)评分、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与胰头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构建术后生存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诊断为胰头癌并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6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胰头癌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预后因素,采用R4.2.2构建预后列线图。结果16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0.8个月,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6%、38.5%、15.4%;SIRI≥1.74、HELPP评分>3分、CONUT评分≥3分患者预后更差;COX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肿瘤最大径、糖类抗原(CA)19-9、SIRI、HELPP评分和CONUT评分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的预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SIRI、HELPP评分和CONUT评分有望成为预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后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TNM分期、肿瘤最大径、CA19-9、SIRI、HELPP评分及CONUT评分是影响胰头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胰头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可对患者的长期生存做出预测。
    21  磺基转移酶SULTs调节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任亚丽 ,陈小朋 ,张校 综述,张松 △ 审校
    2025(1):102-107.
    [摘要](23) [HTML](0) [PDF 1.03 M](0)
    摘要:
    人体的生物转化作用通过将外来化合物及内生物质代谢转化为极性或水溶性增加的物质,改变其毒性或药理作用并利于排出体外,在维护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硫酸结合反应是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由细胞质磺基转移酶(也称硫酸转移酶,SULTs)超家族成员介导。近年来研究发现,SULTs在药物代谢、肿瘤发生、炎症反应、激素调节、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SULTs超家族成员在糖脂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22  液体活检在早期良恶性肺结节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吕超 ,汪小云 ,刘柳 ,魏大荣 综述,牟方政 △ 审校
    2025(1):107-112.
    [摘要](28) [HTML](0) [PDF 1.55 M](0)
    摘要:
    在我国,肺癌居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之首,早期诊治可显著提高肺癌的生存率,然而75%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肺结节是早期肺癌的表现形式,如何精准区分良恶性肺结节,避免恶性肺结节的漏诊及良性肺结节的过度治疗是一直困扰临床的重要问题。液体活检具有无创、重复性高、可操作性强、易于动态监测及克服肿瘤异质性等优势,可实现对恶性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是最具潜力的肿瘤精准医学检测技术,有望成为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突破口。文章就近年来液体活检在肺结节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提供思路。
    23  妊娠期糖脂代谢特点及其与巨大儿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孟颖 ,张然 ,马俊凤 ,焦明远 △
    2025(1):113-116.
    [摘要](12) [HTML](0) [PDF 992.43 K](0)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女性的一般情况、糖脂代谢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产检的1 357例单胎足月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按新生儿出生体重将入选孕妇分为非巨大儿组(1 253例)、巨大儿组(104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以及不同孕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巨大儿组和非巨大儿组HbA1c、孕晚期GA、孕早期和孕中期FPG,孕中期TG、孕早期和孕中期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重指数(BMI)、妊娠期糖尿病(GDM)、孕期增重、孕早期GA是娩出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糖脂代谢异常可能对巨大儿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加强孕期体重和糖脂代谢管理,可能有助于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24  血清IL-1β、FIB、NfL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董文荣 ,田立俊 △
    2025(1):116-120.
    [摘要](9) [HTML](0) [PDF 1.00 M](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纤维蛋白原(FIB)、神经丝轻链(NfL)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疾病组,并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55)和预后不良组(n=41),另选取同期体检的4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β、FIB、NfL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1β、FIB、NfL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IL-1β、FIB、NfL水平与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血清IL-1β、FIB、NfL水平显著升高,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FIB、NfL水平升高均为影响患者听力损伤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IL-1β、FIB、NfL水平升高及年龄增加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IL-1β、FIB、NfL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798、0.821、0.903,联合预测显著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血清IL-1β、FIB、NfL水平与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及预后情况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重度患者及预后不良患者血清IL-1β、FIB、NfL水平显著升高,三者与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及预后均有一定相关性。
    25  2022-2023年某地区女性HPV感染情况及其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王桂香 ,杜红飞 ,余杨 ,刘小花 ,陈静 ,许颖 △
    2025(1):120-125.
    [摘要](21) [HTML](0) [PDF 1.01 M](0)
    摘要:
    目的分析新都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流行情况及分布特征,以及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及体检中心的共计9 993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分型检测,使用阴道分泌物联合检测试剂盒评估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统计分析不同年龄阶段HPV的感染特征及HPV单一、多重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结果HPV总感染率为22.43%(2 241/9 993),其中单一感染占67.43%(1 511/2 241),以高危型别为主;多重感染占32.57%(730/2 241),以高危混合感染和高低危混合感染为主;各年龄阶段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135,P<0.001),其中14~20岁感染率最高(40.94%),且以多重感染为主;>60~97岁中检出1例10种HPV亚型感染的病例。在同时进行阴道分泌物联合检测的HPV阳性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指标清洁度Ⅲ~Ⅳ、乳酸杆菌异常、唾液酸苷酶阳性、pH>4.5、白细胞酯酶阳性的检出率在单一HPV感染与多重HPV感染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都地区女性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最常见的HPV感染类型为HPV52、58、16、53、81、44型,多重HPV感染趋向年轻化和老龄化,部分阴道微生态指标与多重HPV感染密切相关。
    26  血清PAI-1、CXCL13、MMP-9对COPD患者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预测价值
    包珍 ,马亦平 ,侯婷婷 △
    2025(1):125-128.
    [摘要](15) [HTML](0) [PDF 1008.43 K](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趋化因子13(CXCL1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肺间质纤维化(PI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COPD并发PIF患者作为PIF组,另选取96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非PIF组。比较两组血清PAI-1、CXCL13、MMP-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发生PIF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AI-1、CXCL13、MMP-9水平对COPD患者发生PIF的预测价值。结果PIF组COPD病程、呼吸困难患者比例、急性期患者比例、PAI-1、CXCL13、MMP-9水平显著高于非PI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I-1、CXCL13、MMP-9、COPD病程、呼吸困难、临床分期是COPD患者发生PIF的影响因素(P<0.05)。PAI-1、CXCL13、MMP-9联合预测COPD患者发生PI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4,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77.08%,优于PAI-1、CXCL13、MMP-9各自单独预测(P<0.001)。结论COPD并发PIF患者血清PAI-1、CXCL13、MMP-9水平显著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PIF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创刊:1980年

    编辑部主任:张耀元

    国际标准刊号:1673-4130

    国内统一刊号:50-1176/R

    国内邮发代号:78-26

    国外发行代号:SM 6575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