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当期目录
  • 专题出版
  • 优先出版
  • 下载排行
  • 过刊浏览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5年第卷第3期
      论著
    • 李家亮 1,曹为金 2,唐文亮 2,杨阳 1,3△

      2025(3):257-260,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种类与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5月15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咽拭子标本的病原体种类,以及收集病历系统中患者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检验指标。结果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9.45%,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17.82%,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检出率9.45%,腺病毒阳性检出率9.21%,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8.37%,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10.04%,肺炎衣原体阳性检出率1.67%。与其他年龄段患者比较,<18岁患者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单核细胞比例高于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种类的确定,有助于为患者制订适当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廖运国 1, 唐梓瑜 1, 邓丹 1, 郭晶晶 2, 邱世香 1, 李超 1, 冯志鹏 1

      2025(3):261-26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44、核受体辅助抑制因子1(NCOR1)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USP44、NCOR1表达水平。分析USP44、NCOR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USP44、NCOR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胸膜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USP44、NCOR1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胸膜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44、NCOR1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高于USP44、NCOR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胸膜转移、USP44阳性、NCOR1阳性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USP44、NCOR1表达可作为其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为非小细胞肺癌进展评估和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宋超 1, 王丹娜 2, 3, 俞岚 2, 3, 王康武 1, 朱博 2, 3△

      2025(3):266-271,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及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1(APP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R3与APPL1表达,并分析VEGFR3与APP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VEGFR3与APPL1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VEGFR3、APPL1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阳性率在不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情况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PL1阳性率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情况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R3与APPL1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330,P<0.05)。 死亡组VEGFR3、APPL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VEGFR3、APPL1相对表达量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757~0.908)、0.799(95%CI:0.707~0.872)。结论NSCLC患者VEGFR3及APPL1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关,VEGFR3和APPL1相对表达量对临床预估NSCLC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王青青 1,王少颖 1,王鸿静 2,王莉迪 1,李净兵 1,刘翠青 3

      2025(3):271-27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炎症指标与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的168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根据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总负荷评分分为脑小血管病轻负担(轻负担组)和脑小血管病中重负担(中重负担组)。两组基本资料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SII、NLR、PLR及MLR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总负担评分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I、NLR、PLR及MLR对脑小血管病中重负担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NLR、PLR及MLR对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中重负担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中性粒细胞、血小板、SII、NLR、PLR及MLR均明显高于轻负担组,淋巴细胞明显低于轻负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II(r=0.377)、NLR(r=0.516)、PLR(r=0.486)及MLR(r=0.391)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总负担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SII、NLR、PLR、MLR均是脑小血管病中重负担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细胞为脑小血管病中重负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NLR、PLR、MLR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95%CI:0.646~0.787)、0.802(95%CI:0.733~0.859)、0.784(95%CI:0.714~0.843)、0.728(95%CI:0.654~0.794)。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SII、NLR、PLR、MLR联合检测对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王丹丹,邓梦烨 △,沈红,王进进

      2025(3):276-28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488、miR-184表达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8例,根据是否发展为子痫前期分为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55例和合并子痫前期组73例。另选取同期该院46例健康妊娠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miR-488、miR-184表达,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子痫前期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子痫前期发生的预测价值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488、miR-184与胎盘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合并子痫前期组血清miR-488、miR-184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miR-488、miR-184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子痫前期组孕产次、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定量及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次、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定量、miR-488及miR-184均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胎盘生长因子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488+miR-184预测效能显著优于血清miR-488(Z=2.530,P=0.011)、miR-184(Z=2.437,P=0.015)单独预测。血清miR-488、miR-184与胎盘生长因子呈负相关(r=-4.361、-4.288,P<0.05)。结论血清miR-488、miR-184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子痫前期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 王贤,王敬,杨忠会,卢景,梁硕,崔丽茹 △

      2025(3):281-28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脑脊液陷窝蛋白-1(Caveolin-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败血症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参照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标准分为轻症组(n=41)、重症组(n=61);患儿根据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标准及脑脊液检查结果分为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组(n=16)和单纯败血症组(n=86)。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儿脑脊液Caveolin-1、HMGB-1水平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aveolin-1、HMGB-1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及对其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脑脊液Caveolin-1、HMGB-1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PCT、hs-CRP、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hs-CRP、TNF-α及Caveolin-1、HMGB-1水平升高均为影响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Caveolin-1、HMGB-1联合诊断显著优于Caveolin-1(Z=2.109,P=0.035)、HMGB-1(Z=2.099,P=0.036)、PCT(Z=2.487,P=0.013)、hs-CRP(Z=2.419,P=0.016)、TNF-α(Z=3.441,P=0.001)单独诊断。与单纯败血症组比较,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Caveolin-1、HMGB-1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eolin-1、HMGB-1联合预测显著优于Caveolin-1(Z=2.621,P=0.009)、HMGB-1(Z=1.997,P=0.046)单独预测。结论重症败血症、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患儿Caveolin-1、HMGB-1水平均显著升高,两者对评估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患儿是否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张粉丽 1,王静 2△

      2025(3):287-29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脂滴包被蛋白5(Perilipin 5)、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48例AMI患者作为AMI组,依据患者MACE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46例)与未发生组(102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1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erilipin 5、Ghrelin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erilipin 5、Ghrelin对AMI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AMI组血清Perilipin 5、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占比、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病变累及冠状动脉3支血管占比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而血清Perilipin 5、Ghrelin、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及病变累及冠状动脉3支血管是AMI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erilipin 5、Ghrelin是AMI患者MACE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erilipin 5、Ghrelin二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5,优于血清Perilipin 5、Ghrelin各自单独预测。结论血清Perilipin 5、Ghrelin水平对AMI患者MACE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刘珊珊,王丽平,柴娟 △

      2025(3):292-29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因脑梗死引起的VCIND患者50例作为VCIND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无认知障碍(NCI)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NCI组,以及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无脑血管相关病史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100β、IGF-1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S100β、IGF-1R水平是否为VCIND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β、IGF-1R水平对VCIND的诊断价值。结果VCIND组、NCI组、对照组高血压占比和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血清S100β水平高于NCI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血清IGF-1R水平低于NCI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1.26 μg/L、IGF-1R≤1.52 ng/mL是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水平对VCIND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95%CI:0.553~0.769),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67.3%,血清IGF-1R水平对VCIND诊断的AUC为0.806(95%CI:0.738~0.932),灵敏度为69.5%,特异度为72.2%。血清S100β、IGF-1R联合检测对VCIND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VCIND患者血清S100β水平升高、IGF-1R水平降低,血清S100β、IGF-1R联合检测对VCIND的诊断价值较高,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夏文静,陈媛媛,李义沙,王倩

      2025(3):297-30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38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治疗前检测血清CXCL12、CCCK-18、MMP-9水平。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CXCL12、CCCK-18、MMP-9水平,分析影响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XCL12、CCCK-18、MMP-9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138例患者中预后不良组52例,预后良好组86例,预后不良率为37.68%。预后不良组血清CXCL12、CCCK-18、MMP-9水平及年龄、入院时出血量、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2高水平、CCCK-18高水平、MMP-9高水平、高龄及入院时出血量大、NIHSS评分高、收缩压高均是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GCS评分高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XCL12、CCCK-18、MMP-9 3项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及两两联合预测(P<0.05)。结论血清CXCL12、CCCK-18、MMP-9联合检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杨晓芳,张颖,张曦,杨伟 △

      2025(3):303-30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阳性报警时间(TTP)联合炎症指标鉴别肿瘤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血流感染与污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68例血培养阳性肿瘤患者,筛选出其中血培养CoNS阳性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其分为CoNS感染组(24例)和CoNS污染组(23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肿瘤患者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TTP、未成熟粒细胞百分率(IG%)、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IG#)、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47例患者血培养CoNS菌株中以人葡萄球菌最为常见(42.55%)。CoNS感染组、CoNS污染组和对照组TTP、NE%、NLR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感染组TTP短于CoNS污染组,NE%、NLR、CRP、PCT水平均高于CoNS污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联合NLR、CRP和PCT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71(P<0.000 1),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5.65%、似然比为21.08、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95.65%,准确度为93.62%。结论TTP联合NLR、CRP和PCT对肿瘤患者CoNS血流感染与污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丁霏,王心仪,贺勇,聂鑫,李贵星 △

      2025(3):308-31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学标志物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于该院首次诊断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113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确诊的恶性肿瘤无骨转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学标志物[血清钙(Ca)、甲状旁腺激素(PTH)、Ca/PTH、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β-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及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标志物在肺癌、前列腺癌及乳腺癌骨转移中的筛查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Ca、Ca/PTH、β-CTX及P1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PT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a、PTH、Ca/PTH、P1NP及β-CTX对于筛查恶性肿瘤骨转移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8、0.699、0.712、0.648及0.5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PTH及P1NP是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影响因素(OR=5.036、1.013,P<0.05)。Ca、PTH和Ca/PTH筛查肺癌骨转移的AUC分别为0.781、0.652和0.669;β-CTX和P1NP筛查前列腺癌骨转移的AUC分别为0.800及0.815;Ca和P1NP筛查乳腺癌骨转移的AUC分别为0.751及0.794。结论血清学标志物(Ca、PTH、Ca/PTH、P1NP及β-CTX)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有一定的筛查价值。

    • 拜格彦 1,王桂玲 2,张玉霞 3,马俊毅 4,陶应龙 1△

      2025(3):314-31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情况,并对化疗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依据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分为<2级组和≥2级组。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及LDA效应尺寸分析组间肠道菌群差异,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的相关因素。结果<2级组合并放疗占比、手术治疗占比及化疗次数与≥2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组乳杆菌、乳酸杆菌、敖德罗杆菌和肽链球菌相对丰度明显高于≥2级组,而柠檬酸杆菌、大肠杆菌、萨特氏菌、普氏菌、放线菌相对丰度明显低于≥2级组。≥2级组患者粪便中乙酸、丁酸水平显著低于<2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次数、合并放疗及手术治疗是影响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的危险因素(P<0.05),而乙酸、丁酸是影响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化疗不良反应有关。

    • 薛梅, 贾伟, 李旭斌, 康春博, 孙海英 △

      2025(3):319-32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红蛋白(HGB)及红细胞压积(HCT)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2例作为患病组,根据病理分级将患病组分为轻症组(n=63)和重症组(n=59),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cy、HGB、HCT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cy、HGB、HCT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病组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HGB、HC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血清Hcy水平升高,HGB、HC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CRP为影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HCT、HGB及IL-10为影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P<0.05)。Hcy与CRP、TNF-α、IL-6均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P<0.05)。HGB、HCT与CRP、TNF-α、IL-6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cy、HGB、HCT及三者联合诊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814、0.822、0.923,且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显著优于Hcy(Z=2.519,P=0.012)、HGB(Z=2.660,P=0.008)、HCT(Z=2.596,P=0.009)单独诊断。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HGB、HCT水平降低,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具有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

    • 喻娇, 宋敏 △

      2025(3):325-329,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1 34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抗体阳性标本蛋白质印迹(WB)带型。方法收集该院2013-2023年经WB法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标本1 347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感染途径、病毒载量HIV-1抗体阳性标本WB带型分布。结果1 347例HIV-1抗体阳性标本WB带型中以7条带(22.6%)、8条带(20.2%)、9条带(14.8%)、全带(24.4%)为主。女性HIV-1抗体阳性标本中条带p55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HIV-1抗体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年龄段比较,18~<40岁HIV-1抗体阳性标本中条带p31阳性率(84.0%)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男同性性行为HIV-1抗体阳性标本中条带p31和gp41阳性率明显低于异性性行为HIV-1抗体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毒载量HIV-1抗体阳性标本WB带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160、gp120、gp41、p24是确证HIV-1抗体阳性必不可少的条带,与地域、遗传背景、HIV-1病毒亚型等无明显关系,除此之外的其他条带在各地区人群中有些许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开展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群的精准防治。

    • 综述
    • 毛莉,成瑶 综述, 刘秋倩 △ 审校

      2025(3):329-334, DOI:

      Abstract:

      基于外泌体的液体活检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肿瘤诊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旨在概述外泌体的基本特性、提取与鉴定技术,并重点探讨了外泌体在肿瘤诊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外泌体的数量、大小及其所携带的生物标志物在实现个体化医疗、提高早期诊断准确度、监测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推动肿瘤精准医疗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当前在外泌体分离纯化的标准化和样本处理的多样性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发展,外泌体有望在肿瘤诊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郭琦 1, 2,张玲 1, 2,冯媛 1, 2,凌四海 1, 2,阮灿军 1, 2,果伟 1, 2,李文标 1, 2 综述, 刘辰庚 1, 2,王刚 1, 2△审校

      2025(3):335-340, DOI:

      Abstract:

      精神药物治疗在精神疾病领域中至关重要,由于个体差异导致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遗传因素,特别是与药物代谢酶、药物作用靶点和风险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对药物反应具有显著影响。药物基因组学通过检测基因多态性,能够获知患者对药物的药效、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潜在毒性的遗传倾向,进而预测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因此,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用药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同时减少医疗成本,对精神疾病临床用药具有重大意义。

    • 彭兰新 综述,向瑜 △ 审校

      2025(3):340-344, DOI:

      Abstract:

      随着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技术的进步,发现部分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但肝脏或血清中HBV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这种特殊感染类型称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OBI发病机制主要与病毒突变、宿主免疫反应、表观遗传学、与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等相关。OBI临床风险主要包括HBV的传播、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生HBV再激活、肝癌发生等。由于OBI独特的血清模式、临床表现、部分检测指标的方法学受限等因素,导致OBI检出率比较低。因此,急需寻找新型的血清学标志物来提高 OBI的检出率,降低HBV传播的风险。该文主要围绕OBI相关的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子华 综述,田静,谭伟如,郭露露,姬怡珂,董欣怡 审校

      2025(3):345-349, DOI:

      Abstract:

      传感器因具有高灵敏度、简便快捷及轻松实现体内外检测等优点从而广泛应用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检测。现有传感器设计思路是基于MMP-9分子结构或酶活性输出不同信号响应传感。该文总结MMP-9传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困难点,进一步讨论MMP传感器的发展前景,为MMP-9和其他良好生物靶标分子的传感检测提供参考。

    • 马玉龙 1,李亚龙 1,胡晓霞 2,金更学 3 综述,刘欣跃 1△ 审校

      2025(3):349-353, DOI:

      Abstract:

      降糖药物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在临床治疗中,效果不佳、无效乃至药物不良反应皆时有发生。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对个体遗传变异和药物剂量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联逐渐清晰,由此患者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并减少了不良反应。该文聚焦于降糖药物,综述其最新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为个体化治疗2型糖尿病并预防相应并发症直至实现精准医学提供参考。

    • 丁霏,贺勇,聂鑫 综述,李贵星 △ 审校

      2025(3):354-359, DOI:

      Abstract: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病程中的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以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肺癌发生率最高。目前临床上急需高灵敏度及高特异度的检测方法用于诊断上述肿瘤骨转移,对于降低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发病率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肿瘤骨转移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是受成像技术发展的局限,临床使用仍然受灵敏度、性价比及可用性等限制。对于确诊患者,应进行严密的随访和监测,这对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该综述根据目前的研究报道,旨在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包括成像技术、病理、生化及分子等,并对未来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 短篇论著
    • 李晴,郭星,马培宁,贾登欣,金增善,徐静,韩雪松,岳致丰,陈玉宝

      2025(3):360-36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183-3p和miR-149-5p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89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募集同期该院整形外科6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疾病严重度分类标准分为轻度组(n=30)、中度组(n=35)和重度组(n=2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及皮损组织中miR-183-3p和miR-149-5p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银屑病患者血清miR-183-3p和miR-149-5p与白细胞介素(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183-3p和miR-149-5p对银屑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白细胞计数、IL-17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及皮损组织中miR-183-3p和miR-149-5p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血清及皮损组织miR-183-3p和miR-149-5p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及皮损组织miR-183-3p和miR-149-5p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血清miR-183-3p和miR-149-5p表达与IL-17、TNF-α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83-3p和miR-149-5p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银屑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873、0.939,且二者联合诊断银屑病的AUC优于miR-183-3p和miR-149-5p各自单独诊断银屑病的AUC(Z二者联合-miR-183-3p=2.073,P=0.038;Z二者联合-miR-149-5p=2.028,P=0.043)。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组织中miR-183-3p和miR-149-5p表达均明显降低,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二者联合对银屑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孙宏莉 1,王淮淮 2,许玉兰 3,王会芳 2,魏晓岩 2

      2025(3):364-36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03a-3p、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水平与肾脏病理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在张家口市口腔医院确诊的147例DKD患者(DKD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该院13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DKD患者是否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分为预后良好组(90例)和预后不良组(5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03a-3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UNX3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103a-3p和RUNX3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03a-3p和RUNX3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以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KD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KD组miR-103a-3p水平显著降低,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RUNX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BG、BUN、Scr的DKD患者血清miR-103a-3p、RUNX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小球分级、间质炎症评分、间质性纤维化与肾小管萎缩评分的DKD患者血清miR-103a-3p、RUNX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03a-3p和RUNX3呈负相关(r=-0.521,P<0.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miR-103a-3p水平显著降低,RUNX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03a-3p、RUNX3联合诊断DK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17(95%CI:0.871~0.962),灵敏度为78.95%,特异度为9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03a-3p是DKD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FBG、BUN、Scr和RUNX3是DK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KD患者血清miR-103a-3p水平下调,RUNX3水平上调,其与肾脏病理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二者可能成为评估DKD病情的预后标志物。

    • 姜璐瑶 1, 2,夏蕊 1, 2,邢媛 2△

      2025(3):369-37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健康成人体检指标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由甘肃兰州海拔1 500 m进驻高原(西藏阿里地区海拔4 300 m )1年的健康成人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心肌损伤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钙离子(Ca 2+)、钾离子(K +)]、激素指标[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及相关蛋白、性激素]及生化指标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心肌损伤指标与激素、生化指标相关性。结果与男性高原前组比较,男性高原组CK-MB、Ca 2+、K +水平均显著升高,CK、L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女性高原前组比较,女性高原组CK-MB、CK、Ca 2+、K +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男性高原前组比较,男性高原组醛固酮、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卵泡刺激素、催乳素、孕酮及雌二醇(E2)水平均升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超敏促甲状腺素、睾酮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男性高原前组比较,男性高原组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下降,球蛋白(GLO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E2与CK-MB呈正相关,GLOB与CK-MB呈负相关。女性甲状腺球蛋白与CK-MB、CK、Ca 2+、K +呈负相关。结论高原环境对健康成人体检指标及心肌损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性别的受试者心肌损伤指标与激素、生化指标存在相关性,以上改变是机体维持各系统相对平衡及内环境稳态的表现。

    • 郑欣 1,王晓敏 2,何静 3,李鑫 3,赵晓月 3,庄学伟 1△

      2025(3):376-38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胆管癌(CCA)患者胆汁外泌体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 OGFR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就诊的40例CCA患者作为CCA组,另选取该院同期40例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酶链反应检测CCA患者胆汁外泌体lncRNA OGFRP1相对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胆汁外泌体lncRNA OGFRP1表达对CCA的诊断价值。结果CCA组胆汁外泌体lncRNA OGFRP1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A患者胆汁外泌体lncRNA OGFRP1相对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T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胆汁外泌体lncRNA OGFRP1诊断CC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38(95%CI:0.750~0.927,P<0.001)。糖类抗原199诊断CCA的AUC为0.837(95%CI:0.746~0.928,P<0.001),癌胚抗原诊断CCA的AUC为0.730(95%CI:0.617~0.843,P<0.001),甲胎蛋白诊断CCA的AUC为0.572(95%CI:0.446~0.699,P=0.266),传统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均低于胆汁外泌体lncRNA OGFRP1。结论CCA患者胆汁外泌体lncRNA OGFRP1相对表达水平较高,且其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T分期有关,胆汁外泌体lncRNA OGFRP1对CCA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曲淑艳 1,王琳 1,肖莉萍 2

      2025(3):380-38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770-5p和miR-32-5p表达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为患病组,根据Mogenson分期标准分为轻度组(Ⅰ~Ⅱ期)78例与中重度组(Ⅲ~Ⅴ期)42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9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检测血清miR-770-5p和miR-32-5p相对表达水平,并收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770-5p和miR-32-5p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770-5p和miR-32-5p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病组血清miR-770-5p和miR-32-5p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血清miR-770-5p和miR-32-5p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重度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UN、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miR-770-5p、miR-32-5p均为影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eGFR为影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770-5p、miR-32-5p及联合诊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837、0.913,两者联合诊断AUC显著优于miR-770-5p(Z=3.010,P=0.003)、miR-32-5p(Z=2.709,P=0.008)单独诊断AUC。结论血清miR-770-5p和miR-32-5p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辅助诊断价值,二者与肾功能指标水平有关,其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参考指标。

    全选
    显示模式:: |

    创刊:1980年

    编辑部主任:张耀元

    国际标准刊号:1673-4130

    国内统一刊号:50-1176/R

    国内邮发代号:78-26

    国外发行代号:SM 6575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按检索
    检索词